2)第五十六章 犯罪根源_双胞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生的校园凶杀案,让张振生迫切地感到学校教育体制的完善和人性化,简直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程度。为什么学生动不动就杀人?为什么学生的犯罪动机有时显得荒诞无比?为什么学生的犯罪简直不经大脑,根本没有考虑任何后果?

  一切的一切,根源就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啊!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就仿佛只会考试的机械人一般,失掉了任何学习的乐趣,失掉了任何生活的乐趣。重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严重的危机,简直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所以,同学之间一个恶意的眼神或者一句伤人的话语,都可能成为导火索,从而酿成无可挽回的恶果,发生耸人听闻的悲剧。

  一想到这些频发的校园犯罪,张振生就感到痛惜,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犯罪比社会的犯罪更加令他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挫败。

  见到眼前这个失足者,见到眼前这个学生罪犯,张振生的内心同样颇为震撼,也颇为感慨,不仅因为对方贫寒的家庭身世,还因为他那天才般的机械才能,要是用在正道上,说不定能够取得一番丰功伟绩。

  可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的头脑,这样的天才,却用在了犯罪上,真是不禁令人感到扼腕痛惜啊!而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则是:学校里的贫富悬殊以及富家子弟对贫穷子弟的歧视与欺辱,还有他那孤僻、自卑、压抑、无法排遣、无处宣泄、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疏导的性格缺陷。或许,贫穷有的时候真的能够扭曲一个人的性格,也能够扭曲人性。所以,消除对穷人的歧视,多一些友爱,多一些善举,或许就能够减少许多犯罪的产生,也能够避免很多悲剧和不幸的发生吧。

  唉,一想到这起案件的发生,就不禁令张振生感到痛惜!要是曹飞洪的父母更懂得管教孩子,他也不会在学校如此嚣张霸道、目中无人,也不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同样,要是学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能够更加人性化,对这些贫穷家庭的学生多些资助和关怀,那么,这起悲剧或许也不会发生。

  此刻,当周东升为自己亡故的父亲伤感落泪时,当他为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悔恨不已时,张振生的头脑中就在不断思考着这些困扰他的问题。

  作为一名刑警,其实他已经做得很称职了,至少比绝大部分警察都更懂得办案,在逻辑推理、心理分析的办案技巧上也要比普通警察强许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具有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但力求尽可能逮捕凶手,还希望尽可能减少犯罪,不得不令人对他表示由衷的钦佩。

  要是所有的警察都能够在办案能力上更加严谨,在办案方式上更加人性,而不是动不动就是威逼恫吓、刑讯逼供,动不动就乱用职权,社会上的犯罪或许也能够减少不少吧。

  尽管如此,张振生仍旧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名刑警,逮捕罪犯、维护法律的公正是他的天职,可是,他并不满足于破获了一起案件,抓捕了一个罪犯,而是试图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产生。然而,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的产生,又岂是一个普通的警察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所有的家长支持,需要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的逐步完善;而这些是他一个警察并不能掌控的,他所能做的就是在逮捕罪犯的时候,尽可能挽救一个罪犯,让其迷途知返,尽可能避免更多悲剧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发生,尽可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至于教育的完善,他只能寄希望于整个国家的硬实力一步步增强,再继而对国家的软实力一步步完善,从而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实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当然,这些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察无力改变的,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希望未来有一天,当国家足够强大的时候,一切相应的教育体制、社会体制能够完善起来,实现他这一看起来有点理想化的目标。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