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计划潜艇_南洋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每条轴连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提供潜艇下潜用的电力。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节,水下节的最高速度。

      伊-400级长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

      不过孙浩觉得伊-400型潜艇设计携带飞机有点多余,潜艇并不是航母,根本就没有必要作为航母用。所以,孙浩要求李刚把这个设计直接去掉,并-->>要求在XXI潜艇、伊-400型潜艇上面装上对海对空雷达。

      伊-400型潜艇本来也有雷达的,只是孙浩看不上寇国的雷达技术。XXI潜艇根本就没有装备对海雷达,孙浩不但要求李刚帮XXI潜艇装上对海雷达,还改装XXI潜艇的火力,把甲板上4门20毫米高射炮去掉三门,再装上一门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

      潜艇不但可以攻击战舰,同样也可以攻击运输舰船。而潜艇上140mm的甲板炮正好可以用来攻击商船或是运输船,用鱼雷攻击商船太过浪费。同时,孙浩想到自己以后可能要出售这些潜艇,这样的设计完全可以增加潜艇的火力虚头,让他们感觉到此潜艇的火力强大。

      其实最初发明潜航母的设想并不是寇国人,而是德国人。在雷达发明之前,海平面上肉眼所能达到的最大观测距离还不到6英里。对于一名潜艇艇长而言,考虑到如何更早的发现敌情和及时隐蔽自己,这实在是个大问题。把潜艇和飞机结合起来的概念,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的。

      1914年11月,德国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分别建立了自己潜艇基地,后者其目的是用装载12公斤炸弹的水上飞机攻击英国人的水面舰艇。由于飞机的航程有限,起初的攻击尝试都遭到了失败。

      此时,驻扎在这里的德国海军U-12号潜艇艇长沃而特.弗斯特曼(WalteFostmann)在与德国海军航空兵方面商议后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新颖的设想,那就是用潜艇装载飞机,并在离攻击目标尽可能近的海域发动攻击。

      1915年1月6日,一艘搭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