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黑山老怪篇_四面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悉的生活很近。因此,较之我们读过的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而言,哥们儿的作品思想含量明显丰富了许多。用现在流行的批评术语就是“人性化”的程度相当高。

  其实,文学与人性是很难割舍的,只是这种人性来自社会关系,而不是来自抽象的观念。值得赞赏的是,《四面墙》在描写和表现人性方面越来越依据广阔的社会生活,越来越成熟地在命运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性格。他试图比别人更加深刻地揭示囚徒心灵深处那种“人性”的光彩,写出囚徒这个“职业”(我只能这样认为,因为我无法归类他们)特殊的人生。他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于是,有了以这种“人性”为魂的牢狱小说模式。

  我们知道,今年好像流行牢狱文学,主题与之较接近的有海岩的《深牢大狱》,《深牢大狱》讲述一个英俊男警察的命运故事,从警察到囚犯,到他原来工作的监狱服刑。

  一个作家要贡献一种写作模式,除了自身思想艺术成熟到位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广大读者沟通交流的结果。没有读者或只有圈子读者的作家没有资格谈模式,也不存在模式。读者成就作家的模式。《四面墙》将再次展示哥们儿模式对读者的号召力。能证实这一点的事起点的推荐帮,在哥们儿住院生病的日子里,论坛里少的事催促,多的是关怀和积极的讨论,结果是在推荐榜在哥们儿不更新的情况下不降反升。。

  当然,模式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很可能过于钟爱模式而中止艺术上的突破,以至被动地迎合读者。哥们儿的模式也可能会出现局限。不过,现在文学对“人性”对人生探索远远没有结束,“四面墙”模式的生命力还特别旺盛。这意味着,仍然要积极巩固和发展这个模式,而不是过早改变。

  坦率地说,出版界对哥们儿的“四面墙”作品长期保持令人费解的冷漠(也许我理解错误,因为我看到许多不怎么样的作品都出版了,虽然出版不是评价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我还是真心希望能手捧一本书,躺在床上阅读)。也许,哥们儿这样的“通俗”作家进不了评论家的视野(也许更大的可能是题材问题,这里我们不做讨论),只能在“书评杂论”里炒作。哥们儿以他的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证明了他的作品的含金量一点也不比那些有着深厚的“诺贝尔”情结、很自我的作品差。事实上,我们有许多看上去很“纯”的,让评论家津津乐道的作品并没有多少含金量,有的很可能是包装过的文化垃圾。不关注哥们儿这样的作家,是评论的失职,也是评论的失败。如果我们评论懂得与时俱进,以读者为中心去展开文学批评的话,那一定要感谢哥们儿以及“四面墙”模式提供的有价值的评论资源。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