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一十九章 225米!_鹰掠九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限距离拉升意味着一个专属飞行模式——极限起飞。

  “确认命令,进入极限起飞模式。”

  接收符合声纹数据的语音指令,高度智能化的四代航电系统,传出电子合成提示声,弥漫科幻感的中央大屏幕,呈现一条简体中文的字符信息,进入极限起飞模式。

  与此同时,高性能飞行计算机迅速根据机体重量和地面风力参数,展开计算。

  “滴!”转瞬,高速运转的飞行计算机完成飞行参数计算,将机体现有状态的极限起飞数据通过光导纤维,传递至锐眼头瞄之中,呈现于周海眼前。

  压杆向前,节流阀上推至最大状态。

  引擎加力装置开启,轴对称全向矢量喷管装置打开。

  极限起飞,意味着火力全开!

  “轰!”

  犹如咆哮般令人澎湃的引擎轰鸣声,席卷四周,进入加力状态的矢量引擎内部,其输出的动力呈几何形式提升,爆发出吨的恐怖推力。

  经过隐身和红外处理的锯齿状调节片收拢,结构极其复杂象征尖端技术巅峰的全向矢量喷口,以每秒30°偏转速率,耗费半秒多钟,向下偏转到最大18°。

  顷刻之间,伴随着两道引擎声交融汇合,奏响一曲独属于战机的交响乐,009号歼-10D和012号歼-10D,犹如箭矢般激射而出,沿着基地跑道高速滑行,偏转的鸭翼犹如利刃般撕裂稠密空气,产生有利干扰涡流和升力。

  加速!

  加速!

  加速!

  沐浴于朝阳之中,遥指湛蓝天际。

  尾端改变喷射方向朝下的橘红色高温尾焰,格外耀眼,犹如宝石般璀璨夺目。

  作为全世界第一款应用轴对称全向矢量技术的正式服役战机,歼-10D具备往前任何一款歼-10系列都不具备的极佳短剧起飞性能。

  轴对称全向矢量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天空,极大程度增加战斗机的机动性能,更能提升战机的起飞性能。

  五十米。

  一百米。

  一百五十米。

  滑行距离越来越长,滑行速度越来越高!

  处于最佳偏转角度的前缘近距耦合鸭翼,提供的升力迅速上升,主翼面和襟副翼系统表面受到气流影响,开始产生气动效果,提供升力,并配合朝下偏转18°的矢量尾喷口。

  二百米!

  二百一十米!

  二百二十米!

  两架处于满油和基础武器方案挂载状态的歼-10D‘火龙’,整机推重比轻松突破1的大关,伴随着抵达二百二十五米关口,左右主翼积累到足够的向上升力,处于起飞临界速度,达到飞行计算机计算的起飞点。

  “就是现在!”

  周海双眼一凝,右手毫不犹豫拉杆向后,轻松抬起机头。

  与此同时,左侧三米之外的歼-10D,就仿佛心有灵犀般,同时抬头爬升,保持极近距离的双机编队起飞阵型,犹如一柄利剑般,直指苍穹。

  动作一致,标准规范,没有丝毫误差。

  作为一同经历过全面体检的两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更为默契。

  225米,这是满油轻载状态之下的歼-10D‘火龙’极限起飞距离,为歼-8二型‘长须鲸’超音速战机670米起飞距离近三倍!

  从670米跨越到225米,中航工业的航空人用了二十多年,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达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