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八章 卫星通信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载荷提升的雄鹰航天,本来就是没有打算用这种方式,将宇航员送上太空。

  至少在短时间内,金翅大鹏号搭载的运载火箭,由于瞬间加速度太强了,除非有类似于深海液之类的抗荷技术,不然只能乖乖搭乘普通长11上太空。

  俩人讨论了半个多小时。

  在近地轨道转了一圈的模拟运载火箭,又从外太空重返大气层了,然后在着陆场安全着陆。

  王院士说了另一件事:“方河那边的原型卫星已经完成了,下个星期就可以发射了。”

  对于这个项目,黄修远其实更加在乎一些。

  他感慨了一句:“卫星通信系统终于要进入测试阶段了。”

  这个超低轨卫星,黄修远计划是用于卫星通信上,目的就是积压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虽然星链卫星今年已经发射了24颗实验卫星,但它们的运行轨道,在340~11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

  而雄鹰航天的超低轨卫星,运行轨道则在210~240公里的高度。

  双方并不在同一个轨道层上。

  甚至因为超低轨的原因,导致雄鹰这边的卫星,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在200~300公里这一片轨道层,将被雄鹰航天彻底占据。

  为了保证卫星通信的质量,第一期,黄修远计划发射360颗超低轨通信卫星。

  该计划分成3期,一共发射1080颗通信卫星,分别布置在210~240、270~300、320~350公里,形成3层交错的卫星通信系统。

  至于为什么不像星链计划那样,发射几万颗卫星。

  主要是雄鹰航天的技术和对方不一样,有燧人系的技术支持,单颗通信卫星上,会布置8台高效率的激光通信器。

  单台激光通信器的带宽,可以达到28~35G每秒,单颗卫星的总带宽是224~280G每秒。

  要知道星链卫星,单颗的带宽才15~20G,加上运行高度太高,以及天气干扰,所以需要几万颗卫星,才可以保证通畅的通信服务。

  而雄鹰的通信卫星,由于超低轨运行,通信延迟低、信号丢失率,都相对具有优势。

  更重要的一个优势,是在使用寿命上,星链卫星的使用寿命非常低,可能需要几年报废一批,不断来回折腾。

  而拥有非常多新技术的雄鹰航天,设计的通信卫星,使用寿命可以达到15年以上,还具备升级改造的余地。

  1080颗通信卫星,就可以提供241920G~302400G的总带宽。

  在限定用户数量,以及限定上传下载速度的前提下,假设一个用户每秒占有5~10M,那该通信系统可以服务2500~6000万用户。

  实际上,由于燧人系大力推广的超大本地储存器,导致很多软件需要的流量,并不需要太多。

  每秒5~1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