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二章 开端(三)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亚地区、黑洲中部地区,只剩下太平洋、大西洋、锡兰洋的赤道地区。

  这个三个海域,大西洋赤道海域第一个出场。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大西洋赤道海域,不仅仅风急浪高,平均海水深度太深,又没有海岛,另外还有板块断裂带经过,大洋中脊又处于造陆阶段,地质并不稳定。

  然后就是锡兰洋,这里同样不太适合,锡兰洋赤道海域的东段,和一条断裂带相邻;而锡兰洋赤道海域的西段,气候、洋流和社会条件复杂。

  最后只剩下太平洋的赤道海域。

  这个海域中,从180度经线到西经120度附近,各种条件都非常适合太空电梯的地面站建设。

  特别是现在,由于太平洋是联邦的内海,比起大西洋和锡兰洋,更加容易保护和操作。

  贝尔岛是其中一个选址,而向东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贾维斯岛,还有莱恩群岛的海底山脉,有如果采用填海造陆,也是可以作为地面站的。

  在贝克岛设立太空电梯的地面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建木计划的总规划,贝尔岛的地面站,将是一个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巨大建筑物,建筑物高度为公里,呈现金字塔布置,这也是当前建造材料的极限承压了

  如果建筑物高度超过4公里,哪怕是采用各种纳米材料,除非底部全部都是实体填充物,不然没有办法建设。

  公里的高度,将卡在安全线以下。

  之所以要建设占地面积如此大、高度如此高的地面站,主要是为了捆绑同步轨道空间站的拉扯力,相当于地面配重。

  毕竟太空电梯不可能采用压式主体,只能采用拉式主体。

  如果要采用压式结构,那就是类似于建造高楼的方式,从地面向上建设,上面已经说过了,当前的建筑物高度极限,是~4公里。

  这种材料条件下,明显不能使用压式结构。

  如果真的有材料可以达到,那太空电梯就没有必要建造了,直接建造30~50公里高度的质量投射器即可。

  因此太空电梯,只能采用拉式,就是利用同步轨道空间站拉扯缆绳,通过同步轨道的重量,将缆绳拉直起来。

  这也是太空电梯的施工要点,那就是先将缆绳送上同步轨道空间站,然后一点点拼接起来,将缆绳逐步放下到地面。

  不然没有办法施工,毕竟缆绳长度要达到35786公里,从地面拉上去,根本不现实。

  同步轨道空间站方面,现在已经在施工了,为了达到配重的目的,这个空间站的总重量,至少要达到8000~12000吨。

  建木计划设计的建木同步轨道空间城,总重量是万~万吨。

  这个重量对于当前的联邦而言,不过是毛毛细雨,不用半年就可以建设完成。

  而缆绳的材料,本来是打算采用碳纳米管的,联邦的碳纳米管合成技术,在14年前后就突破了,编织35786公里长度的缆绳,问题并不算太大。

  但是碳纳米管的断裂极限长度为4716公里左右,根本达不到同步轨道的高度。

  由于缆绳要承受几万吨的拉扯力,显然不可能按照极限的断裂长度来计算,估计一半长度左右,就差不多到极限了。

  两千多公里的长度,明显达不到太空电梯的要求。

  直到去年十月份左右,谢清团队通过电场合成技术,在月球合成出一种全新的纳米线——多重碳纳米管+硅烯头,形成的硅烯—超碳纳米管。

  硅烯—超碳纳米管的极限断裂长度,是17万公里左右,拉伸强度为54万MPa,比强度为39万。

  综合性能比碳纳米管高了一个量级,刚好满足超长缆绳的制造。

  因此黄修远才说,太空电梯的各项条件,已经达到了建设的标准,其他的问题,只剩下工程难度了。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