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取下来,并送到TW—12舱室,这里是一个小型的化学工作舱。

  化学工作舱内,黄革新已经从那箱子里面,取出了蓝星那边送过来的东西。

  分别是一台真空电场镀膜机、一批镀膜用的原材料,真空电场镀膜机的使用方法,都是一键操作的傻瓜式程序,根本没有任何难度。

  展开后的真空电场镀膜机,可以直接加工直径3米以内的镜面。

  “逐波,给镜面进行一次全面清洁。”

  “好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仔细清洁,七块镜片终于变得一尘不染,然后第一块镜面被送入真空电场镀膜机中。

  黄革新在镀膜材料的选项上,选择了[光频高敏剂—1],这是一种对伽马射线极度敏感的材料,然后按下镀膜。

  真空电场镀膜机内,镜面上迅速形成一层结构稳定、分子排练井然有序的纳米薄膜。

  然而镀膜工作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进行着,因为需要的添加上去的薄膜,并不止一种,而是二十多种。

  这主要是为了提升望远镜的分辨性和敏感性,让望远镜可以感应到各种各样的光波。

  添加了这些薄膜后,这台天文望远镜的性能,将获得巨大的提升,可以观测到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而且是非常细致的区分,可以准确判断出各种频段的光波,这对于研究宇宙,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在没有升级改造之前,这台望远镜可以准确观测到以太阳系为中心的32光年之内。

  这里的准确观测,是指可以看到该范围内,存在的恒星系,以及恒星系内部比较大的行星。

  要知道,哪怕是哈勃望远镜之类,只能观察到恒星,而恒星系内部的情况,要么需要特定条件,要么只能依靠理论计算来推测。

  通常而言,特定的观察条件,是指行星凌日的时候,就是该恒星系中的行星,刚好出现在母恒星、观测点的中间区域,此时会出现遮掩现象。

  具体煎熬表现为,那颗恒星的表面,突然出现一个黑点,这就表明该恒星系存在行星。

  但是这种观测方式,本身需要特定时机,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恒星系,都处于适合的位置。

  虽然恒星系很多都是盘型的,但是它们并不是同一个平面的,宇宙可是立体的。

  遮掩法存在非常多局限性,因此必须有更进一步的技术,那就是光波高敏分辨技术。

  之前袁天罡天文台的望远镜镜面,用的光波高敏技术,是第一代技术,最大范围就是32光年之内。

  而这一次升级改造后,准确观测范围,估计会提升到200~210光年左右。

  这种观测数据的成果,看似对于现在没有什么用途。

  实际上,对于太阳系的恒星系科学,存在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毕竟我们的太阳系本身,仍然存在非常多未解之谜。

  比如在袁天罡天文台之前的观测数据中,就证明了“暗星”的存在。

  所谓的暗星,又叫流浪星球,它们是指没有被恒星系捕获的星球,这些星球在黑暗枯寂的星际暗区飘荡。

  目前在太阳系32光年之内,已经确定的暗星,一共有18颗之多,它们有大有小,有近有远。

  最大的一颗暗星,体积是木星的三分之一;最小的一颗,体积则和月球差不多。

  而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暗星,就在光年之外的星际暗区之中。

  这种发现,填补了天文科学的一些空白,同时也说明星际暗区之中,并不是真的空无一物。

  这些暗星的存在,也会干扰到周边恒星系的运行,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万一一颗月球大小的暗星,突然冲入太阳系内,那对于恒星系本来的运行机制,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这种改变,甚至可能直接灭绝人类。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ω`)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