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零六章_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金战争与黄河水患,遭到了灭顶打击。

  首先是战火使得丝织业的工匠们被迫跟随南迁,从此织造中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大名经济遭到重创。

  而黄河——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隋唐时,黄河中游被大量开垦,导致黄河生态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本来就影响到了黄河下游。

  北宋时黄河在大名附近摇摆的厉害。

  漳水、卫水那时属黄河的支流,黄河水泛滥,导致土地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朱橚不禁出声,#这是什么意思

  他毕竟是要和土里的植物、粮食打交道的,如今,也是很关心土地的问题。他又猜测:“是不是指土地没有肥力了?”

  朱棣试图从字面意思理解:“应该是指土地里的盐卤变多了,这地,也就寸草不生了。”

  老朱沉吟着点头:“不错,土里扒拉粮食的农民都知道,水泡久了的地,就不行种粮食了。”

  【黄河自己拍拍屁股夺淮入海了,却在华北平原留下了地上河道,泄水常常受阻,因而,哪怕漳水已经投入海河河系,也不能摆脱辣妈河的遗毒。

  明清的小冰河让极端暴雨天气出现的更频繁了,漳河、卫河,从此泛滥成灾。大量沙荒之地出现,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可能还影响了地下水,大名地区居民饮用水都比较困难。

  从1401年到1872年,471年间,大名地区水灾次数达54次,每9年不到来一次。实在太惨了,漳河还得了个“桀骜不驯的漳河”诨号,全是两岸民众的辛酸泪。】地下水他们明白。井水就是地下水。

  老朱摇头:“确实,那时候,地里打出的井,井里的水,都是苦的,没法吃。也许,这就是土地盐碱化的后果之一吧。”他有点羡慕,“这后世的人,肯定是连土里有什么都搞明白了。既然明白了,针对性的用些对庄稼好的,撇去那些对庄稼坏的,这庄稼,还有长不好的道理吗?难怪他们可以养活14亿的人。

  【除了水灾,还有蝗灾。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先驱,已故的马世骏院士认为,“飞蝗爆发的主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

  应在飞蝗可能产卵的地区主动治理河流,加固堤坝,避免因干旱导致大面积的河床裸露,不让蝗虫有产卵机会。】

  “适大旱,蝗集御前芦场中,亘数里。希言欲去芦以除害,中使沮其策,希言驱卒燔之。”蹇义背了一段宋史,道,“旱灾与蝗虫之关系,南宋越国公赵希言已认识到了,只是,他以为蝗虫与芦苇有关,原来避免河床裸露就可以了吗

  这也是在场众人都不知道的一点。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林认为,蝗虫产卵至少需要以下三大条件:

  一是要有荒地。

  二是土地上要有空隙,植被覆盖率超过80%,就会使蝗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