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六零章_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印度,大家知道那块地方。

  “不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地方吗?”当一位皇子把这话说出来的时候,灵堂里弥漫着一股很怪异的沉默。

  他们已经彻底品味出来了。“大明正统在印度”,这句话中的浓浓嘲讽意味。

  【上述结论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括。

  实际情况复杂的多,甚至可以说便是放在明初这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内,明朝政府面对的土地情况都是动态变化的。

  朱允炆的建文新政有一条,是减免苏松等地重赋。其实这个“重赋”,应该特指“官田重赋”。请看宣德5年秋粮的直观数据:

  松江府,官田84.52%。产出了94.16%的秋粮。

  苏州府,官田62.98%,产出了95.47%的秋粮。】

  对于这点,在很早以前,大家都已经听过了。

  那可是光幕第一次出现呐!愚蠢的他们,还对着这光幕顶礼膜拜!朱棣凉凉道:“也是朱允炆好名声的来源呐。”

  郁新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镇江府、宁波府的官田都比民田低很多,湖州府、嘉兴府应在

  四分之一(24.62%、26.82%)左右,常州府更是仅七分之一(14.64%),和苏松并不完全一样。

  见大家的目光全投向自己,准备听自己的高见,他又忙道:“不过官田仍是产粮过半数,占地少更突显官田赋税重。

  【他会这么做,大抵是王叔英等人的官田、民田税率不一的建议令他深有所感,于是虽没有采取具体分田的均田制。

  但采取了“均赋税”。】

  郁新问道:怎么个均赋税?官田里,不同的田亩,税也是不同的。如果都均了,粮总要征到一个数,这些被分拨到民田头上,民田的总亩数却总是瞒报。如此下去,民田百姓之重亦是严苛

  朱元璋生气道:“那卷尺为我摄宗孩儿清丈田亩一事提供便利还被特意提出。可见大明以后,天下黄册之编纂又是疏于管理,不知有多少埋没之地!朱允炆,你和老四打仗打的那么欢,能有时间去编黄册

  朱棣本来还听得津津有味,听到最后一句话,突然嘎住。……呃,爹你这个笑话,倒是很通地府

  。

  【同时,他取消了内库里专门设置收纳罚没财物为主的“脏罚库”。——ps:明初,即朱元璋、朱棣时期的内库和未来的内库是两个概念。

  朱元璋认为“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人君以四海为家,因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

  所以明初的内库名为“内库”,实际上基本就是公共财政,公与私的界限非常模糊。户部、工部皆对一些内库有管理权。

  内库更像是分门别类的各自储藏什么东西,各自分发什么东西。

  朱棣也随老爹,说“内库所贮皆天财,待赏有功,虽朕不敢妄费”。彼时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