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七一章_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隶属于中书省。中书舍人,不言而喻。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这个位置有点尴尬。

  前面已经说了,通政司本就继承了许多门下省的职责,又有很多原本隶属于门下省的机构与他长时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添补缺、拾遗,建文便是冲着补全门下省的职能去的。

  又不完全一样。

  门下省的侍中(正三品),其描述是: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

  朱允炆没有给与通政司的人坐而论道的权利。他给了翰林院。】

  在场的文官对这种古代制度还是门儿清的。

  唐代之三省里,中书省的位置本就相对高于门下省,现在再抽去一部分权力,就是进一步强化中书省。

  【早在唐代,受安史之乱的影响,翰林学士在战时曾获得了“内相”之实。这点“相权”,因宋朝重构国家而被抹掉了。

  到了明代,中书省裁撤以后,国家的决策权归到了皇帝手里。翰林院分到了一点羹汤,获得了“平允奏疏”的权利。

  就是可以在皇帝决策以后,进行锐评。

  朱允炆扩大了它,允许黄子澄等人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策建议。个是干完事以后,一个是干完事以前。影响力大大增强。

  我们总结一下,此时的翰林院获得了:修史、制诰、平允奏疏、顾问理政。

  这已经远远超出唐宋的翰林职权,而是和通政司一起构成了新的中书门下。拥有了完备了决策+行政能力。

  朱允炆给翰林院安的正三品老大“翰林院承旨”,他没设具体的人,是一个虚职。方孝孺、黄子澄、齐泰都没有当。

  我想朱允炆自己可能也已经意识到,这个位置如果实际授予人,其权力之大。up甚至觉得,它已经很接近于未来内阁之首辅了。

  未来的大学士还是靠添虚衔慢慢的提升自己的地位,这个过程持续了近百年,而现在朱允炆已经帮它顺当的铺好了路,只差抢夺六部的权力这一步。】

  作者有话要说:

  “法体汉唐”与明初政体的设计思路——以明代通政使司、翰林院为对象明代通政司制度研究

  明代通政使司、六科权责及关系研究_文雅

  明代通政司研究建文朝翰林院、殿阁职官调整与中枢辅政机制的改革方向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