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六章 朕爱大臣!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韩琦之子韩忠彦也给卷了进去——当时的相州知州,正是现在的礼部尚书韩忠彦。

  而韩忠彦在这个事情里面也不干净,他害怕被牵扯,所以也在这个事情里面使了力气。

  但,在旧党的人,抱团的时候,他们忘了一个要命的东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审刑院的人,既然敢对陈安民动手,自然早就有了周密布置,而且得到了上面的支持。

  时任右相王珪,以及时任侍御史知杂事蔡确,早就在旁虎视眈眈。

  见着吴充如此不智,旧党居然开始抱团。

  王珪、蔡确,欣喜若狂。

  他们瞅准时机,对旧党发出致命一击。

  直接把案子,上报到了御前。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赵煦父皇,在知晓旧党抱团,结党营私后,勃然大怒,直接将案子从开封府、大理寺,转给了新党控制的御史台。

  并拜蔡确为御史中丞,全面负责调查审理。

  而蔡确也不负所托,拿到了确凿的人证物证与口供。

  将这桩从冤假错案开始,后面通过裙带关系、人脉网络、行贿编制起来的案子,彻底审查清楚。

  于是,陈安民勒停、除名、编管。

  文及甫、吴安持,皆编管地方居住。

  刘奉世,贬为蔡州粮科院。

  就连韩忠彦,也吃了瓜落,被罚铜、加了磨勘,没过多久,调回了京城。

  吴充受此案连累,只能上表辞相,旋即以观文殿大学士,充西太一宫使,不久病逝。

  此案,新党大获全胜,旧党一败涂地。

  蔡确正是在此案中靠着踩包括吴充在内的无数旧党大臣,平步青云。

  当然了,蔡京是个聪明人。

  他可不会把案子的实情,完完全全仔仔细细的和赵煦介绍。

  只是简单的梳理一下案情,然后将关键信息告诉赵煦——这个吴安持啊,不老实,过去就结党营私,脾气大的很。

  润国公之所以保举他,完全是出于人情世故。

  赵煦听完蔡京的描述,心里面就笑了起来。

  这些大臣呢!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人精。

  抓住机会,就想误导他的判断。

  “幸好,朕在现代留过学,这些案子里的弯弯绕,朕比谁都明白!”

  “嘿嘿……”

  “正好,朕也想给吴安持这个混账,一个教训!”

  “若是可以借这个机会,拆了吴安持和王安石女儿之间的婚姻就再好不过了。”

  王安石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这个时候已经病逝在江宁了。

  但如今,他依然活蹦乱跳。

  从赵煦掌握的情报来看,王安石现在在江宁,甚至很有闲情雅致,还写了好几首新的诗词。

  其中两首,送去了登州,是他和苏轼的唱和之作。

  如今这个状态下的王安石,只要心态放平,再健康的活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但赵煦知道,想要王安石继续健康的活下去。

  那么,就还得给他拆一个雷才行。

  王安石除了政治上的困扰外,他这一生最大的几个心结,都来自于对子女的愧疚。

  长子王雱英年早逝,对他打击极大。

  而长女王氏的不幸婚姻,则是王安石晚年最大的遗憾。

  毕竟,当初就是他一力做主,将自己的长女嫁给的吴安持。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这首王安石送别爱女的诗,就足以证明他内心对爱女的愧疚以及对爱女不幸婚姻深深的悔恨。

  若是可以逼迫吴安持和王氏和离。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