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9章 待定?_华娱从2004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红的大牌演员,由于在圈内早已具有一定的番位,再加上又不缺剧本找上门来,压根就不会前去影视剧组试镜争取角色。

  正如那句话,试镜过不了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当红大牌演员没必要去冒这种风险。

  在《台北行》正式试镜之前,王树已经与韩三坪一同商讨过演员的人选。

  最初考虑过陈龙与李莲杰。

  论起国际知名度,陈龙当之无愧华人演员中第一,李莲杰勉强还不错。

  找这两人中的一人前来参演,海外票房有所保证。

  后来稍作分析,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且不说陈龙出演《功夫之王》,其片酬高达1500W美元(8000W人民币),还要拥有《功夫之王》的收益权和发行权。

  以及,李莲杰出演《功夫之王》片酬高达1000W美元。

  这两人,仅是片酬就高的离谱。

  就说两人都是功夫片特型演员,在海外观众眼里的印象一直都是功夫明星,已然与《台北行》不符。

  如若邀请陈龙或者李莲杰出演《台北行》,那么这部电影的剧情就得改成两人所饰演的主角在影片中用功夫打丧尸,如此才有受众。

  不然,明明两位功夫明星,却在《台北行》中被丧尸追着打,在海外观众眼中具有极强的违和感。

  影片上映后,海外票房必扑!

  《台北行》与《生化危机》不同,这部电影表面是丧尸片,其实内核是灾难片,所呈现的是普通人面对灾难的求生与无助,以及亲情的羁绊。

  《生化危机》.是打丧尸。

  陈龙、李莲杰在海外一直都是功夫明星,出演《生化危机》是适合的。

  只是,他们在海外的形象,并不适合《台北行》。

  除非王树将《台北行》改成主角打丧尸的剧情,不然无解。

  而《台北行》能以小成本做到成功之处,本就是以灾难为内核呈现小人物在亲情羁绊下的无助与竭力求生。

  改成打丧尸的剧情,整个内核都变了,不仅沦为《生化危机》的抄袭之作不说,还难以成功。

  王树清楚《台北行》的卖点就是以灾难片为内核,丧尸元素为枝杈,才得以另辟蹊径的成功。

  再加上《投名状》海外扑街,表明李莲杰的海外票房号召力并不行。

  他才不会做出斥巨资去捡一粒芝麻,却丢了西瓜的蠢事。

  排除陈龙与李莲杰这两位功夫片特型演员,剩余能供以选择的演员就少了。

  内地

  葛悠在这个年代确实是当红电影演员。

  但.他的当红只在内地。

  夏宇尽管是威尼斯影帝,其实在海外同样没有说法。

  刘晔,亦是如此。

  放眼望去,内地一位能够撑起场面的男演员都没有。

  再过十年,内娱彻底翻身,港岛演员沦为昨日黄花,内地演员抬头。

  但在这个时代,大咖一直都是港岛的那一撮吃到港片起飞红利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