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2章 ,不怕灾荒_大明镇海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从在各地的厂卫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尽管这次南方的水灾也好,还是北方的旱灾也好,都算是几十年一遇的大灾。

  但是各地的情况都还算不错,老百姓家里面都有粮食,一时半会也不至于没有吃食,而且因为这些年来,大规模的从关内各省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到关外、海外。

  故而原本两京十三省的人口密度大大的降低,无论是江南还是河南,人口都大量的流逝。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土地根本就无人耕种,特别是那些下等田、容易干旱的田地更是无人耕种。

  剩下的这些人,很多都还跑到城里面去务工,种地也都是种的上等田,容易灌溉的田,这种田条件好,抗灾害能力要强,即便是大旱,影响也可能不是特别大。

  此外就是现在的交通条件要比以前好太多了。

  以前运输粮食去赈灾,需要的时间久,关键是100斤的粮食运过去可能连一半都剩不下,都被中途给吃掉了,赈灾其实是很难赈灾的。

  这也是古代粮商为何能够发国难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交通不便,特别是发灾害的时候,往往朝廷即便是有粮食都很难运过去,手中有粮的粮商很自然的就可以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水泥马路几乎已经遍布大明各地,而且很多地方都还通了火车,用火车来运输粮食的话,不仅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赈灾就可以非常的快速,成本也更低。

  河南也好、江南也好,都已经通了火车,一车车的粮食可以直接拉过去,轻轻松松赈灾,成本变的很低。

  粮商想要发国难财都很难,这一车车的粮食拉过来,你还怎么靠粮食发国难财?

  再加上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这两种东西,非常的耐干旱,也非常容易种植,产量还高,绝对妥妥的抗灾利器。

  只要种上一些,就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

  此外,大明的资本主义正在迅猛的发展,各地的工厂都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变成了最早的工人。

  工厂里面工作,自然是不怕你下雨或者不下雨,只要工厂有单子,自己有工厂,工资在手,吃喝不愁。

  在诸多因素之下,纵然是江南洪涝、北方干旱,各地的民生依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这两地不产粮,有的是地方的产量。

  辽东这边条件极好,粮食产量非常足,即便是辽东产出的粮食就足够整个大明吃了,再加上辽东已经通了火车。

  朝廷一声令下,一车车的粮食直接从辽东这边往南运到北方各省,再运到江南各地,别说一年不产量,即便是来几年不产量都不用慌。

  还有西域、河中这边,同样同了火车,这里的粮食、肉的产量非常大,根本就吃不完,一车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