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俺冒泡吐槽了,一辆火车开过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携带更多的东西。

  书中的渡江地点有两处,一处900米宽,一处700米宽。和其他江面动辄十里宽不同。

  光看宽度,完全没问题。

  可有个书友质疑说,江面越窄,水流就越湍急,很难渡过去。

  这就是误解了。

  江面窄的地方水流湍急,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此处不够深,深度和江面宽的地方差不多。

  可如果此处很深呢?那就不会湍急。这是个很简单的几何物理,相信没有争论了。

  女主为何推测元军会在这两处渡江?因为这两处不但很窄,也比其他地方深很多,所以水流不湍急。

  好了,不到两里宽,水流又不湍急,地理条件没问题了。

  完全可以渡过。

  第二个书友又提出了军事上的质疑。他也认为渡江本身没问题。但军事上无法通过水师拦截。理由是动静太大,水师早有防备,会提前集结拦截。

  这就是马后炮,或者上帝视角了。

  元军是沿着长江北岸往西走的,这么大动静当然瞒不过,可瞒不过又如何呢?没有人想到元军是要去安徽渡江对不对?元军都是骑兵,又没有造船,翻山越岭的往西,怎么看都像是去四川。

  就算水师发现了,也不可能跟着元军往西吧?水师的作用是封锁整个长江,不是跟着元军骑兵走的。元军骑兵往西,水师战船就往西集结?那元军骑兵往东,水师战船要不要纷纷往东边集结?

  那不是马后炮么?水师知道元军骑兵不是去四川,而是突然停下来渡江?

  水师分布在两千里长的江面上,就算某处水师发现元军骑兵突然渡江,是不是还要通知水师其他战船?通知到了,是不是还要开船过来?

  江上风小,船的速度很慢,几百里水路,怎么也要几天才能到,加上通知的时间,一来一回最少七八天吧?根本来不及集合船队拦截。

  根本就来不及。除非提前知道。要知道,历史上忽必烈是当天就渡过金沙江了。

  书中,忽必烈的意图是男女主合作推测出来的,本身就是个推测。而且,推测出来时,元军已经快要渡江了,只有三天的时间差。

  提前三天知道!这还是男女主推测出来的,水师哪里知道?

  这几天的时间,身在临安的女主,要派快马去通知南京的水师大营,大家可以算算,杭州到南京快马要多久?江南可不是平原,六百里加急也要一天吧。

  然后南京的韩韶还要调动战船,然后再往西拦截,两百多里的水路,加起来要不要两天?

  这已经很快了。

  所以,该书友所说的水师会提前拦截,根本不成立。

  该读者还说,要是这样都能渡江,那还要水师干什么。好无语,宋朝为何会在南岸建立很多军镇?

  革囊渡江毕竟是无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