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5章_清穿太子妃康熙沈皎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原来是康熙五十年时康老爷子提出来的,不过老爷子这会还没等提出来就退位了,于是这项惠民并且能流芳千古的好政策就被胤礽提了出来。

  但是永不加赋也不是没有弊端的,最起码大家税收少了。能吃饱了,然后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古代自然就可着劲的生孩子,孩子越生越多,原来还能够一家子吃饱的粮食渐渐地也不够了,民以食为天,吃不饱饭。自然要造反,像乾隆和他之后那么多造反的百姓,就不能不说是有这方面原因。

  当然,这点在史上就提出摊丁入亩的雍正就有办法解决,于是在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之后,胤礽又在大清搞了几个试点,开始实行摊丁入亩的改革。

  农税降下来,百姓们渐渐富足。接下来就是改商税了!要知道商人才是最有钱的,比地主还富裕。现代时商税也是极高的,淑贤自然不忘提起这点。所以地位比不上农民之后,税收也增加了,虽说商人们一时间怨声载道,但一来他们的话语权并不高,二来胤礽也给商人们开了一些近海贸易的活路,所以有了好处的商人们,渐渐也销声匿迹了。

  这些税收的问题搞定后,废除贱籍、火耗归公等惠民政策也相继提出,然后又有民族政策改土归流,当然这些都是四阿哥的政治抱负,但四阿哥提出后,胤礽见这种改革对国家有好处,也就一一实行了。

  先不说民族政策,只说那些惠民政策,免不了就要损害地主官僚的利益,所以这些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胤礽这些年的太子当下去,耐心上是比得了旁人的,他一点一点改变,先试点再扩充,争取把反对声音降到最小,如此几年十几年下去,总算是在弘智继位前看到效果了。

  当然,惠了民也不能忘了官,政通才能人和,若是一个皇帝没有给你实心办事的官员,那跟傀儡又有什么两样呢?胤礽还是很爱名声的,就是他不爱名声,总有一帮老臣跑去跟康熙哭诉以图压制住胤礽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也要命不是

  所以胤礽也逐渐开始笼络百官了,首先就是给当官的加工资,不是说高薪养廉么?加了工资一来减少官员贪污事件,二来也算是收买人心了。再说如今西洋贸易越来越见成效,再加上十阿哥卯足了劲的打劫海盗。九阿哥涨红了脸的舀大清的土坷垃试图换回国外的真金白银,再加上八阿哥统筹能力太强,从沿海赚回的抢回的银钱可不要太多哦!还有商税源源不断的做后盾

  有这份家底,给当官的涨涨工资真的小事一桩。胤礽做的那是底气十足

  加了工资还不止,胤礽还特别提拔了一些久不升迁但有才能的低阶官员,在科举上也尤其上心,以便多培养一些真心向着他的臣属。

  这种拉拢还是很有效的,至于那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