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3章 氐兵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大河……

  山水无穷,连绵无际。

  而想要在这方圆千里的大山重重包围下,攻入成都平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好好好思量。

  沿途的险关要塞,不用多说。

  关键是那漫长而狭隘的粮道,才是重中之重。

  攻打巴蜀,最方便的便是自荆州,沿长江一线西进。沿途虽山峡、暗礁无数,但只要水军足够强大,舟舸众多,最大的难题粮道起码解决了。

  大周眼下入蜀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大军走斜褒道直入汉中。以汉中为屯兵、屯粮要地,积蓄兵马粮秣。

  二是出奇兵,以精悍锐士,走阴平道,翻越群山,直击江油,进逼成都。但这条道路险要无比,蜀兵也并非毫无戒备。孤兵直进,一旦遇阻,只能退去或是进入绵绵大山,另寻密道绕过。

  如今,犒赏三军,尤重氐兵,为的自然是选拔那些善行于山林之中的精锐。只可惜,氐兵对于南边一带并不是很熟悉,因为那里还是羌人众多。

  宋建的势力正处于这其中,大周又与羌人有不解之仇,世事难料啊!

  端望众山良久,苏则暗叹两声,拨马回身,率众亲卫回营。

  山脚之下,一座不算大的营垒,突兀其间。左右丛林茂密,溪水涌过。

  约莫两千余人,驻扎在此。

  这里是氐兵布置在最南面的一座军事据点,立于山头,俯视阴平道。溪水东边,尚有一座险隘下立,置兵卒三百。

  苏则一回营,营内诸将自是相迎。

  “大都督,从阴平出兵,并非良策。阴平道,愈是靠近蜀地,愈是险要。反倒是吾武都一带,却仅有这一处,可谓之险要,但又非独此一途。”

  行走间,杨驹感叹一句。

  苏则点了点头,事实正是如此。蜀兵攻武都,遣一两万人,便能直破诸寨,兵临上禄。凉州兵想要入蜀地,兵力越多,越是难有作为。

  地势如此,非人力所能为也!

  “千里,则也仅是权且一观罢了。前些时日,长安信使至冀,国朝尚在商议是否出兵巴蜀一事,未有定论啊。”

  “大都督,讨伐巴蜀,国朝议论经年。去岁大丰,兵精粮足,想来伐蜀一事,必当成也!”

  “不错,巴蜀口户众多,沃野千里,甲备松懈,不足与汉兵、赵兵相提并论。且刘焉去岁发病,至今未闻痊愈。如此良机,大王岂会放过。”

  “就是,就是。拿下巴蜀后,吾大周复先秦之势,扫并天下,易尔!”

  周围几员重将,纷纷声言。

  苏则神色自若,挥手示意众人无需多言。是否伐蜀,自由大王一言而决。

  自己只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即可,待来日伐蜀,效命罢了。

  一行人刚靠近中帐,身后辕门处,一快骑奔来,高呼言道:“大都督,急报!”

  苏则眉头一紧,回身相视。

  信骑奔至眼前,翻身下马,躬身送上信报。

  身旁亲将苏正,接过战报,去下封泥,取出其间信纸,交由苏则。

  打开一观,苏则面色两转,随即虎目直视营外高山。

  “大都督,发生了何事?”

  马腾见苏则面色不定,不由疑惑出声。

  苏则嘴角微扬,环首诸将,言道:“立即传信冀城,速调第四军、氐兵南入汉中。所储仓廪,尽发汉中。再传信长安,言第四军已南下,速请大王调兵驰援,部署凉州军事。”

  “嗯?”

  众将心疑不定。

  无令调兵,这可是犯了国朝大忌啊!

  “大都督……”

  马腾迟疑了一下,还是打算劝一句。可话未说完,便闻苏则言道:“寿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眼下天机难觅,当速发兵。否则……”

  “机不可失啊!”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