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四章 俸禄改革_三国之少年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享乐的话,根本用不上这么多钱财。

  毕竟整个大汉就没什么娱乐活动。

  娶几个小妾就够了。

  所以,刘辩对于贪污的惩处,直接落在贪官的后代身上,这才是最大的震慑。

  世家大族,或者官吏,都讲究“繁衍”。

  贪图一些小利,祸害子孙,真的值得吗?

  不能参加科举,更是直接断了大多数人的念头。

  “还有,官吏收到俸禄后,必须签字,给回执。”

  “陛下,什么是回执?”

  “就是写下一张纸条,某年某月某日,从哪个仓收到俸禄多少。加盖印章后,密封,交到驿站,统一送来洛阳。每一年都要进行账目比对,发现问题,必将严惩。”

  如此一来,对于防贪,的确有不错的效果。

  只是这工作量,陈宫要头大了。

  接下来刘辩又指出了几处不足之处,陈宫都进行了整改。

  次日,他交上了新的奏折。

  刘辩邀请荀攸、贾诩、郭嘉、曹操等心腹,进行商讨,完善。

  最高兴的还是郭嘉。

  没想到自己只是缺一点酒钱,竟然引发了一场变革。

  真是不可思议。

  陛下小题大做吗?

  并非如此。

  这样发放俸禄,也能监察百官的动态。

  加强地方和中央的联系。

  “陛下,可以在回执上添点料,比如说举报某某地方官贪污受贿之类的。”贾诩建议道。

  否则动用这么多力量进行协调,就为了送回执到洛阳,这也太奢侈了。

  加点料就不一样了。

  贾诩也不怕得罪人。

  “文和说得不错!”曹操赞同道。

  自古以来,吏治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天下有官还不行,还要有吏。

  他们才是具体办事的群体。

  就连官员都不敢轻易得罪,否则栽赃陷害一些小手段用出来,官员也吃不消。

  曹操会赞同贾诩,刘辩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他可是司隶校尉。

  负责监察百官。

  职责所在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完善了改革方针。

  刘辩这是软刀子,不会有人反对。

  毕竟这也是挺高了百官的福利。

  至于一些搞灰色产业,贩卖粮食的,恐怕要承受不小的损失。

  但这和刘辩没关系。

  对于货币的改革,刘辩目前还没有想法。

  五铢钱的稳定,可以用到唐朝呢。

  后来开元通宝出现,五铢钱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刘辩更不会搞“大泉五十”这种掠夺百姓财富的事情。

  要做也是做“银币”。

  只是现在的银矿还不足以支撑起新的货币。

  刘辩决定缓一缓。

  商讨结束后,时间又过了两天。

  朝会上,陈宫提出了“俸禄改革”。

  一个月发一次俸禄的新颖方式,让众人眼前一亮。

  大多数人,都是保持着赞同的态度。

  陛下高兴就好!

  至于寒门出身的官员,则是感恩戴德了。

  以后不用紧巴巴地生活了。

  其实他们的俸禄并没有提高多少,但总算不用规划一年的用量了。

  比如说郭嘉。

  他挥霍起来,一年的俸禄,一个月就败光了。

  剩下的十一个月,都在喝西北风。

  举债度日。

  或者等着刘辩的赏赐。

  在百官的支持下,俸禄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

  刘辩更加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

  这段时间以来,朝廷与地方关系恶化,商队可是越来越少了。

  也不知道丝绸之路,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打通。

  袁绍待在敦煌,也好久了。(m.看书小说)更新最快,小哥哥小姐姐记得收藏哦!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