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卷阅读3_西窗竹(H)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读书,果然人才济济,让陆家成了阆州真正的书香门第。

  陆宅越建越大,一层绕着一层,一进深过一进,无处不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可无论外头怎么喧闹,竹林庇护的书房依旧与三百年前一样幽静。

  心静,始可读书——这是先祖留下的遗训。

  从书房的西窗望出去,第一眼看到的那根青竹,笔直坚韧,苍翠欲滴,仪态最为漂亮。

  陆家的孩子们总是望着他。

  读书读苦闷了,就托着腮帮子,咬着笔,小声咒骂古板的夫子和严苛的父亲。课业被夸奖了,就换一张笑盈盈的脸,眼里缀着星辰,开着花儿,朝竹子一阵欢悦地笑。

  哀怨,欣喜,相思缠绵,踌躇满志……无数的情感从竹身淌过,唤醒了里面沉睡的生灵。

  晏琛最初形成意识时,还不能看,只能听。屋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口音字正腔圆。经史子集,诗文歌赋,一篇连着一篇诵读,从孩童读到少年,从少年读到青年。后来的某一天,熟悉的青年会牵来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那孩子用稚嫩的嗓音,读起了他曾听过不知多少遍的诗章。

  新生,传承,故去,惦念。

  这座宅子里发生过许多故事,血脉扶持,或者血脉相残,超脱凡尘,或者深陷俗世。故事的每一个细节,晏琛心里都知道。

  他会刻意忘记坏的,雨水一阵疾洒,冲刷过茎干,就只留下了美好的那些。

  再后来,晏琛的灵气日益丰沛,渐渐能附灵到别的竹物上,譬如竹笔,竹扇,竹笛,竹席……他学会了写字,楷,隶,行,草,感受着笔杆起伏,逐笔研习,逐字揣摩;也学会了吹笛,感受着气息涌流,懂得开闭如何成韵,鸣音如何清亮。

  他是竹,又不只是一根竹。

  他变得越来越像人,聚一团深浓的灵气,徘徊在幽静的书院内,依附竹物,努力学着做一个人。

  再后来,他可以看见了。

  萦绕了几百年的湿雾在一夕之间淡去,迷蒙的视野中,从未见过的轮廓与色泽逐一显现——青石路,窄花窗,短墙流水,抄手游廊。藻绿的苔藓爬进了石隙,紫粉的丁香团成了花屏。

  他看见晴空里一排排的鱼鳞灰瓦,灰瓦下屋檐勾翘。屋檐下,开着一扇方方正正的轩窗。

  十四岁的陆桓城倚在窗边,看着他,嘴角噙笑。

  那一刻,所有关于情爱的诗句都挣脱出了书页,鲜活地写进了晏琛心里。

  蒹葭,采葛,落梅,桃夭。

  情窦恰初开,缱绻意难平。

  千年以前,那些水墨记载的思绪,他突然全懂了。

  第三章识情

  其实那时候,陆桓城并不是在看晏琛,毕竟……谁会没事盯着一根竹子看呢?他只是在想心事,同时习惯性地,把目光停留在了窗外的青竹身上。

  可那不重要。

  晏琛的沦陷,只关乎一刹一眼一抹笑,从此再也离不开这个眉目俊朗的少年。

  遗憾的是,陆桓城并不会每天都来书房。

  他和父辈们不一样,无意于腐朽书卷、利禄功名,反而喜欢往市井里跑,时常沾得一身钱币气息回来,或者张弓骑射,攀山游水……总之,莫说祖训,就连戒尺杖棍都奈何不了他。

  好在陆桓城有一张喜爱的竹弓,晏琛想他想得受不了时,就悄悄附在弓上,被他带出去,看心仪的少年郎变做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男人,扬鞭跃马,身姿挺拔,双眼利如鹰隼。

  再后来,陆桓城长到了十七岁。

  那一年炎夏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