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四二七章 讨价还价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撤出关外,把战线维持到战前状态,对中国政府而言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接下来政府励精图治,利用国际形势巨变之机,统一军政,大力发展经济民生,然后整军备武,待兵精粮足,再出关收复故土,届时青史留名千古遗芳并非奢望。

  吃过早餐,就在蒋介石准备动身前往军事委员会开始一天的工作之际,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记者端纳、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贝格、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雷姆、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考麦伦、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费德勒等二十余位欧美记者联袂来访。

  端纳,国际知名人士,辛亥革命前便来到中国,曾任孙中山、北洋政府和张学良的政治顾间,一九三四年任特介石的私人顾问。同来华的大多数西方冒险家不同,端纳对中国的改革进程始终抱有某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严肃社会责任感。到今年为止,他已经在中国待了三十多年,曾经满怀热忱地帮助孙中山革命,帮助北洋政府制定改良政策,帮助张学良戒烟,富国强兵,现在又帮助中国政府抗战。他或许对政治抱有西方式的野心,渴望一鸣惊人,但是他毕竟把个人事业的功利目标同改革中国政权的历史进程联系在了一起,算得上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今天的端纳,穿着一身由黄布做成的士兵服,看起来有点儿滑稽可笑。事实上,这一群记者刚刚从华北归来不久,亲眼目睹百万大军渡过黄河北上的风采,热血沸腾,所以迫不及待地要找蒋介石分享他们的感受。

  “达令,你看,我们的朋友端纳先生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战士啊!”宋美龄坐在沙发上,亲热地挎着端纳的手,稍显夸张地对蒋介石说道。

  “尊敬的端纳先生,中国要向全世界感谢你和你的朋友们的支持。正是由于你们的新闻报道,让全世界都了解到中国抗战的真相,所以才在这次国联大会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感谢你们!”

  蒋介石满脸笑容地说道。

  “委员长,这次北上采访给我们的触动很大,你们的士兵很勇敢,人民的抗战热情很高,verygood!可是,你们的国家太穷了,人民吃不饱饭,上月底这个月初发生在河南北部和河北中南部地区的特大水灾,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人民需要和平,需要粮食,他们不需要战争。”

  端纳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激动的样子使得蒋介石和来访的新闻记者全都笑了起来。西方人就是这样,不像中国人稳重含蓄,不苟言笑,个个都把喜怒哀乐藏在心里。尽管蒋介石不太喜欢外国人,但是他还是破例地对端纳先生表示了个人好感。这是因为他认定端纳对他的权力没有野心的缘故。

  “我们需要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