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5章 难道是阴谋(四更求月票)_抗日之烽火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建有上清宫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吕祖庵、下清宫等古建筑。

  唐宋时期,每逢重阳佳节,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唐朝诗人张籍诗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邙山晚眺”被誉为

  “洛阳八景”之一。自古有

  “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谚语,为我国的历史名山之一。邙山又名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

  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白居易诗:“北邙冢墓高嵯峨”。

  邙山又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

  “邙山晚眺”,被称为

  “洛阳八大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蒲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之一。

  邙山古时候原名太白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说:“谷水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这里的太白原就是邙山的原名),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谷。谷水又东经金墉城北。”金谷是一条水的名称。

  今天的洛阳市还有金谷园路,但是金谷园路的来源是源于附近的金谷园村,和历史上的孟津县送庄镇凤台村西南金谷园遗址不是一个概念。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遗址,这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邙山陵墓群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

  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墓冢,这,就是邙山古墓群。

  邙山,又称北邙,属秦岭崤山余脉中间的一段,横亘在黄河南岸、洛阳城北的黄土丘陵地带,高出黄河、洛河水面约150米。

  南北16公里,东西30公里,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地势开阔。

  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

  由于邙山山川绚丽,风光宜人,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洛阳人的墓地。

  现存有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汉献帝陵、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王铎等历代名人之墓。

  现在建有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东部曹魏、西晋帝陵依山为体,无封土;西部东汉、北魏陵区现存地面封土尚有300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