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城市格局_重生之改天换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技企业进驻,那么就会在城市西南部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高科技产业群,再加上宏源国内总部的标志性带动,有一些企业的总部或者地区总部可能真的会集中进驻,再加上住宿,商场,物流,学校,金融等配套设施,那么,筑城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如果市里面再修两条快速路甚至以后有轻轨接通市区,外加有环线串接,那么就能完全连成整体,筑城的面积基本上就会增加一半多”,陈康杰将秦晓斌说的进一步解释道。

  “市里面正在有一种考虑,这个也是几届政府都思考了却一直沒有做的事情,那就是在城市北部建一个梅花新区,把市中心的政府机关迁过去,以此花十年的时间建设一个容纳五十万人的新城,这样筑城的面积就能扩大一半,还能减少城市中心的土地和人口压力,光现在的市区,由于地理的限制,太狭小了,规划部门测算过,目前的市中心区面积最多可以容纳两百万人,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了,省内的几所大学也都在市区或者紧挨着市区,这也不利于大学扩大规模,尤其得到你们的捐款之后,师大,医学院,中医学院,工业大学等都提出來要扩大学校规模,中医学院所处的省医一线,医学院所处的首都路和宅吉路三角区,根本沒有太大的面积,尤其是黔州师大,他们每年拿到的捐助是最多的质疑,然后他们所在的宝山路一线,后面是大山,前面是市中心,左右两边都有小区和政府机关,更是毫无拓展空间可言,可是现在市内沒那么多可用的面积,所以市里省里也考虑是不是搞一个集中的大学城,要是那样的话,可以规划在南部,集中于黔州大学,农学院,艺术学院合起來,与梅花新区隔市区相望,可以和高科技产业群连起來,同时也是为这些企业提供智力资源嘛,这样就可以在城市西面和南面形成一个产学研结合的高科技纽带,成为一个庞大的科技新城,整个城市会扩大一倍”,听了秦晓斌和陈康杰的话之后,司马阔的思维也活络很多,马上想到了干脆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不但企业有人力资源,学校也能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发展壮大,又解决了市区的土地存量有限问題。

  市里面本來就一直在讨论建设新区,讨论了好几年,就是因为资金的短缺才一直沒能实施,现在筑城市的资金实力依然相对较差,但是有了宏远的几个大项目投资之后,条件已经发生了不小了改观,特别是现在已经出现好几家企业也要申请进驻宏源产业群的周围,那么靠出售土地也能拿到不少资金,司马阔有了一定的底子,就想在自己手里面把这个大筑城的格局完成,这个绝对是沉甸甸的政绩,到时候可以名正言顺的上到正部级省长甚至省委书记。

  然而那么大面积的开发,怎么会那么容易,将会耗时多年,需要的庞大资金更是天文数字,就算是今天,东部城市也沒几个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完成如此大的规划和建设。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