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八章 :风 流王爷_公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府,结果却是出了差错,原来这门口的护卫却是截住,道:“殿下的病刚刚好,左右等不到钦差,便去了戏堂里听戏。”

  马钰的脸终于拉了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啊,这分明是不把钦差当钦差了。

  张海却是笑吟吟的,对马钰道:“钦差大人,是否先入内静候?”

  马钰冷着脸,淡淡道:“圣旨尚未宣读,进了王府,怕是多有不便,本官就在此等候吧。”

  说等,他真的等,因为他确实一丁点的办法都没有,如今他是左右为难,可又能如何,人家不把他当一回事,他难道还能把这王府烧了不成?

  其实他这差事,注定了就是受气包,钦差到他这份上,也算是倒了霉。

  只是越是如此,他心里更加七上八下,这郝家看来存着什么心,可是两说了。

  ………………………………………………………………………………………………………………………………………………………………………………………………………………………………………………………………………………………………………………

  他在这儿忐忑,而在另一边,却是热闹非凡。

  谅山大戏院成立于五年前,那个时候,谅山的娱乐活动除了传统的青楼和酒肆之外,实在乏善可陈,只不过青楼虽好,却也不能总教人piao娼才是,南来北往的客商,本地的富户,还有诸多新贵,以及一些体面的人家越来越多,这些人群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娱乐,而这个时候,戏堂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戏堂和其他的草台班子不同,因为这里大多数人都来自于天下各处,各处的文化在此交融一起,自然而然,也就让这里的许多歌舞和戏剧变得极为多样起来,因而形成了谅山特色的戏曲。

  只是这谅山戏曲,终究还是脱胎于汉人的文化,尤其是在曲艺方面,和真正的西洋曲艺大不相同。

  若是两百年后的西洋曲艺,风格和特色就在于只重曲,而不重词,因此各种钢琴曲应运而生,那作曲的名家,还有弹曲的名家可谓人才辈出,很有一派文艺复兴的新气象。

  而东方的戏曲,却是大不相同,这儿词牌都是万年不变,曲调几乎来去都是这些,可是观众欣赏的却是词。西洋人以曲来震撼人心,而东方人却擅长用词儿来催人泪下,自大明到现在,宋词元曲一时之间开始没落,究其原因,怕是和大明的风气分不开,朝廷抑商,又重八股,天下的人才,都网罗去做了经义文章,另一方面,城市又不如宋时那般繁华,因而词曲自然也就随之没落,而在这谅山,词曲却得到了复兴,因为市场的出现,因此聚集了不知多少风流才子,几乎隔三差五,都有新词出来,而真正的‘雅人’,自然不是来听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