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章 朱标的变化_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华夏王朝,自周天子以后,再也逃不过三百年国运的宿命?”

  刘伯温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这种送命题,刘伯温实在是不想回答。

  涉及到大明国运的问题,刘伯温在朱元璋建国之后,就已经很少再提。

  因为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心中自有沟壑,自己说太多,只会招朱元璋不喜,最后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不过此事朱元璋和朱标都是目光直直的盯着自己,眼看是逃不过这一次,刘伯温只能如履薄冰的说道:

  “皇上乃是天子,国运自然是由上天决定。”

  “只要皇上能够执行仁政,广布恩德,必然能够感化上天,延续国祚。”

  “呵!”

  朱元璋竟然被刘伯温这神神叨叨的话语,给逗笑了。

  “胡扯,咱看你就是想说,王朝的覆灭,是因为后世之君,残暴不仁,骄奢淫逸,这才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从而开始了造反,推翻了一个个王朝的昏君,就像咱一样,把蒙古的昏君直接撵到了漠北吃沙子。”

  “是与不是?”

  “皇上明鉴。”

  刘伯温吓得又赶忙躬身,不敢狡辩。

  不过朱元璋脸色却是一变,怒声道:

  “但是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一个王朝的覆灭,乃是因为王朝中的贵族,豪绅,士家以及大小地主!”

  “他们这些人贪婪无度,想方设法的兼并土地,将别人的土地弄得小小的,把自家的土地搞得大大的。”

  “结果,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只能被活活的饿死。”

  “这些人如同蛀虫一样,尸位素餐,将天下搞得民不聊生。”

  “当流民积攒到一定程度,量变产生质变,最终一个王朝就会轰然倒塌。”

  “前朝如是,唐朝亦如是!”

  “日后,咱的大明甚至也可能也如此。”

  “既然如此,咱何不另辟蹊径,去抢占海外的土地?”

  “只要咱大明的土地足够多,哪怕是百姓再多,咱也可以将这些百姓传输到海外的土地之上。”

  “到了那时,就不会有流民,咱大明自然江山稳固。”

  刘伯温被朱元璋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

  不为别的,因为朱元璋分析的鞭辟入里,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

  刘伯温难道不知道,土地阶级的矛盾?

  这当然不可能,刘伯温博览群书,学习的更是屠龙之术,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

  那刘伯温为什么不说?

  因为很简单,刘伯温就属于这个阶级,他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阶级利益。

  他是利益的既得者,没有必要去打破这么一种阶级模式。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种原因,那就是即便是刘伯温即便说了出来,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想要统治天下,皇帝就必须借助士族的力量,而在这个时代,士族大都是地主阶级。

  寒门学子实在是太难了,家里本来就贫困潦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