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7章 八...八...八亿?!_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银子。”

  “你那是给人家船厂吗?你那就是讹诈,若不是你皇亲国戚的身份,早就被李进抓进大牢了。”

  朱元璋脸色有些微红,那件事的确是他做的不太地道,不过那也是当初李进当着他的面贪污,让他觉得李进就是一个大贪官。

  对付这种大贪官,朱元璋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如此不地道的事情,被马皇后在子女面前提起,朱元璋总觉得有些丢面子,索性不吹了,低着头紧紧的吃手中的馍馍。

  朱元璋不愿意说,但是清河公主却是十分好奇,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询问道:

  “皇亲国戚?父皇不是皇上吗?什么时候成皇亲国戚了?”

  马皇后解释道:

  “你父皇自称姓黄,说自己是朱元璋的亲戚。”

  “李进被他糊弄的,到现在都不知道你父皇的身份呢!”

  清河公主惊愕的瞪大着眼睛,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心中对李进这人却是更加好奇起来。

  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团圆饭时,突然一名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走入殿中,朝朱元璋躬身说道:

  “皇上,有东海来的信件。”

  朱元璋眼睛一亮,随后说道:

  “李进那边来消息了,咱得去看看,你们先吃,咱今晚就在乾清宫住下了,不用等咱。”

  马皇后看到朱元璋急急忙忙的样子,摇了摇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朱元璋对大海越来越上心。

  感觉现在对付蒙古,都没有对于大海那样上心。

  海上的事情马皇后也不懂,不便插嘴,毕竟大明海洋战略,也是李进提出来的。

  如果说大明谁对大海最了解,马皇后觉得,必然是李进无疑。

  只能希望李进对海洋的判断是正确的,要不然真不知道以后的大明,会走到什么地步?

  朱标见朱元璋起身离开后,也急急忙忙站起身来,朝马皇后拱手告别之后,追随朱元璋而去。

  毕竟对于石见银山的事情,现在也只有他和朱元璋知道,朝中大臣都不知晓,就连马皇后都不知道。

  现在李进来信,那必然是关于石见银山的事情。

  对于这座银山,朱元璋和朱标都是抱着绝对的重视,因为李进曾经说过,这座银山的储量高达五亿两白银。

  若是真的如此,那这座银山将成为传国之物,完全可以贯穿他们大明五百年使用。

  这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华夏自从周朝以后,已经没有出现过三百年的王朝。

  如果大明占据这么一处银山,在五百年的时间内,国家的财政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朱元璋甚至感觉,这座银山,能为大明延续百年国祚。

  因此,在听到李进的消息之后,朱元璋才会如此失态,连宴会都不顾了,直接返回上书房,准备处理此事。

  等到朱元璋和朱标赶到上书房后,就看到毛骧和一名使者已经在殿中候着。

  朱元璋走进殿中,甚至都没有坐上龙椅,就直接让使者把奏折拿出来,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看看这座银山是否名副其实了。

  当朱元璋打开密信之后,就开始认真的阅读起来,生怕错过一个字。

  待朱元璋看清李进上面上报的储量之后,朱元璋眼珠子瞬间凸起,脸上涨红,甚至就连浑身都有些轻轻的颤抖。

  一旁的朱标察觉到异状,赶忙上去搀扶朱元璋,关心的询问道:

  “父皇,你怎么了?”

  但是朱元璋却是恍若未觉,只是最终喃喃的说道:

  “八...八...八亿?!!”

  朱标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朱元璋说的这是啥意思。

  可朱元璋却猛然望向使者,大声询问道:

  “信中说有一名矿工跟着回来,那名矿工呢?”

  使者赶忙拱手回道:

  “就在宫外。”

  “毛骧,立刻把那人带过来,咱有话要问他们。”

  朱元璋着急忙慌的样子,把朱标整的十分好奇,如同猫爪子挠一样,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能让朱元璋如此激动。

  好不容易拿过奏折,等朱标看清上面的储量之后,露出了和朱元璋一样的神色,大喜道:

  “父皇,以后征伐漠北的银子有了。”

  “赈灾的银子也有了,咱们大明百姓将不会再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了。”

  “咱们朝廷就可以救济这些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