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4章 捞尸_道门振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挟尸要价!

  旁观的玄微等人脑中皆是跳出了这么个词。

  显然,这对夫妇的亲人溺死在长江之中,而船家则趁机以捞尸为由漫天要价。

  “无上天尊,此人未免太过分了些!”明夜颇为气愤地叹道。

  灵禅寺的一众后辈纷纷点头附和,口中直呼罪过。

  华夏人的道德观里扎根着一句话,那就是“死者为大”,似船家这般用死者来要挟的行为着实有些不道德。

  “阿弥陀佛!世态炎凉,人心竟然凉薄至此!”普济怅然叹了口气,准备上前帮助捞尸。

  玄微自是看出了普济的想法,他并没有去反对普济的善举,然而却也不会全盘认可这种行为。

  确切而言,玄微从中再次看到了普济修持的大乘佛法的局限性。

  行善举,渡世人,常以慈悲为怀,这的确值得敬佩,玄微自认甚是敬仰普济这种高僧。

  可人力有穷尽,像普济此等的高僧举世能有几人?

  能帮一人是一人,能救一人是一人,这或许可以称为务实的践行之法,但客观上来分析,把个别放眼于基数庞大的整体,根本不亚于朝大海丢进一颗小石子,能够指望它掀起多大的浪花?

  说得难听些,大乘佛法透着几分理想主义色彩,比起结果它更看重过程。

  这种观念,与玄微心里的道门思想或多或少存有着冲突,在玄微看来,万事万物皆有其规则,这便是道。

  就好比船家挟尸要价这回事,其中就掺杂着诸多原委。

  船家挟尸要价的确有失道德,但你能说他犯法了吗?虽然他有威胁、敲诈的行为,但并不构成刑法上的敲诈勒索犯罪。

  再者说了,打捞尸体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甚至有时还需要捞尸人冒一定的风险,乃至遭受社会大众的有色眼光,因此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收取些许幸苦费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之所以挟尸要价这种事屡屡发生,问题的根源只怕还在于公共服务的缺失。

  国内并没有明确相关的法律或规定,也不存在特定的部门来处理打捞尸体的工作,哪怕某些部门确实有能力帮助捞尸,他们依然能够以不在服务权限范围内为由推脱,最终还是得由捞尸人出马,变相给予了这些人漫天要价的机会。

  诚然不少专业捞尸人协商要价时还算讲究良心,民政局也会相应地给予一定补贴,但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摆在那,单靠道德的约束未免过于无力。

  再往深远些追溯,捞尸人这种职业缘何而来?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尸体,那还用捞什么?

  轻生自杀的,受害抛尸的,乃至病死的牲畜尸体,过去孕育生命和文化的河流,如今却成为了太平间、垃圾场!

  最为悲哀之处在于,现在的人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他们会关注这些尸体怎么被处理,却少有思考这些尸体是怎么来的。

  “无为并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