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孔文举暗施良策_重生三国当二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贿。那祢衡明明看你不起,却因为能够扬名,便以你来衬托自己,附之以势。你们两个大俗人,只不过会写几篇酸文罢了,又怎么会安邦定国?哪有什么管鲍之谊?”

  孔融觉得关羽的话,说的很有道理。他此刻想到,要重新审视一下祢衡其人。若真如关羽所说,趁早和其划清界限。

  孔融毫不在意关羽对自己的讽刺,反而谢过之后,又同他高谈阔论起来。

  陈宫看着侃侃而谈的两人,心里恶意的想“果然又是这样,真如云长所说,这些名士都是些贱骨头。”

  因有流民献给刘备数条活鲤。他不好拒绝,便收纳了。随后刘备选出两条大的,同许褚来到关羽宅中。正巧遇到三人正在饮宴。

  关羽见大哥来了,便让仆人安排重新开席。在仆人准备的时候,刘备也听陈宫说了祢衡之事。

  刘备埋怨道:“二弟也太鲁莽了,大贤若受埋没,往往会行事放荡。”

  陈宫、孔融听刘备这么说,也都深以为然。

  关羽笑着说:“这祢衡自比孔孟,连孔文举都是他大儿。这种大贤,咱们可是供不起。”

  刘备见孔融没有反驳,便知道确有其事。

  他深通用人之道,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如果身边再有这样一个人,恐怕再难招到人才。所以他也熄了请祢衡的心思。

  待一切都准备好,几人又重新开席。刘备向孔融殷殷劝酒。

  酒至半酣,刘备恳切的向孔融说:“我想将天子救出囹圄,却是苦无良策。不知文举先生有什么良策?还请教我。”

  关羽和陈宫听后,手下都是一顿,然后看向孔融。

  此时孔融心中,也是百转千结。

  若是在卸任北海相之前,他听到刘备这么说,一定积极促成此事。但是自从辞官以后,他也想通了很多。

  此刻看到刘备,孔融心中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他言不由衷的说道:“玄德,此事得从长计议。否则不但不能救驾,反会弄巧成拙。”

  关羽听他说完,暗自松了一口气。只听到刘备在那里连连叹息。

  这时孔融突然问道:“若是李傕、郭汜那两个反贼,胁迫天子下诏,让玄德交出兵权,或者令你攻打冀州。不知到时你听还是不听?”

  关羽见孔融问完之后,刘备一时呐呐不知所言。

  孔融没等刘备回答,便自行说道:“如果玄德尊了轿诏,那便是助纣为虐。到时天子被残害,亦有你一份功劳在里面!”

  刘备听完后叹了一口气。

  这个道理虽然他懂,却是完全不能说出口的。好在这位名士,自己说了出来。

  关羽听完向陈宫看了一眼,对方正巧也看了过来。两人默契的点了一下头。他们都从孔融的话里,听出了一丝别的意味。

  确听孔融继续说道:“天子已经身陷囹圄。玄德既然身为四国之相,便不能再让各位宗室王爷,步了天子的后尘。还请玄德将四位藩王,接到治所,在大军之中保护为好。”

  刘备听后不疑有他,满口的答应。

  关羽却是心头一动,若有所思“这老小子不愧是举孝廉玩出来的。这沽名钓誉的方法,真是一套一套的。虽然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这几个宗室王爷在手。到时候他们一支持,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想到这里,他看到陈宫隐晦看过来的眼神,不由得点点头。

  此宴最终宾主尽欢的结束了。刘备宴后,赶紧回去安排人,依孔融之言,将几位王爷接到剧县。

  关羽笑着对孔融说:“文举如此,可不是忠臣所为啊。”

  孔融翻了下白眼:“若非你有神机妙算之能,又极善用兵。我也不会产生诸多想法。”

  关羽听了暗笑,明明是你有了拥立新君的想法,还怪到我身上了。

  其后,关羽、陈宫经常同孔融商量政事。

  当然,两人也知孔融并非能谋善断之才。那些机密之事,他们也没有和孔融透露。

  正是:

  你挟天子令诸侯,我有藩王拥明君。

  孔融暗中施良谋,他日名利尽双收。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