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辅的资格,但过于忠直的性子,恐怕不会为皇帝所喜,左都御史这位子就是最为适合他的。皇帝虽然很器重他,但怕是不会让他入阁,顶多加荣衔就是了。

  若是朱由检知道温体仁现在的心思,肯定会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老温的猜测与他所想的几无二致。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来年增补阁臣后,温体仁的首辅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做下去,等到孙传庭等人在几年之内理清了如何执政的思路,也从中摸索到阁臣所需的经验后,那才是温体仁致仕之时。

  孙传庭的确是朱由检心中认定的首辅最佳人选。

  按理说首辅之位应该给处事更加圆滑、手段更加柔和一些的洪承畴,但朱由检对这位被列入贰臣传的臣子有着抹不去的心理阴影,尤其是与孙传庭、卢象升这种忠勇刚烈的名臣一对比,洪承畴的形象顿时矮化了一大截。

  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后朱由检认为,当下的大明刚从多年的战乱中走出,还要面临着持续天灾的恶劣影响,江北之地可以说是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

  此时的大明顶层人物,需要的不是那种守旧保守的官僚,而是勇于任事、敢于进取的开拓之臣,孙传庭的性情能力刚好符合这一要求,只要有自己给其强有力的支撑,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力争在十年之后,使得大明北境初现大治的雏形。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重要部司的职能都要进行微调,以便使其职责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而权柄极重的都察院便是首先需要调整权利的部司之一。

  在加大都察院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制订相应的章程来约束言官们的权利。

  自唐朝的牛李党争之后,历朝历代的文官们便形成了为了各自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相互攻击的恶劣作风,而各个时期的言官们都在这些争斗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

  因为言官们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战斗属性和特权,那便是可以风闻奏事。

  这种特权被文臣们给与了无限放大,也凭空产生出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很多名臣良策都倒在了这种带有无限恶意的攻击当中。

  朱由检认同后世的普遍观点,他认为,这个风闻奏事的特权更像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这种恶政特权如果不加以限制,那未来的朝堂很快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争吵谩骂、个人攻击将会无休止的上演,而绝大多数身涉其中的臣子最后都会败下阵来。

  言官们的主要权利不改,但风闻奏事权将会被取消。

  以后弹劾任何大臣都必须有确切的证据,否则就是诬陷,这是要被同罪论处的。

  有效的证据是弹劾的基础,要将被弹劾之人所犯的罪行每一条每一项都给出足够的证据,以此来服众。

  等到李邦华从南京回来,这一条就会在都察院开始实行,以杜绝有人动用言官攻击政敌的现象,使得朝臣们的精力都用在处置政务上,而不是担心在公事上得罪他人会招致打击。

  言官的职权虽然是监察百官,但在此之前这项最主要的职责被大多数人选择性的给忽略了。

  监察百官的指向是朝臣们对于各自政务的处置,而不是针对着某人的个人私德进行人身攻击,这一点必须要明确。

  北宋名臣欧阳修便是受害者之一。

  他被政敌指使言官诬陷其与儿媳有私情,羞愧无奈之下只得辞去了参知政事的职位,而随着他的丢官去职,这段无中生有的诬陷也戛然而止,舆论也被迅速平息下来。

  这就是典型的诬陷,因为到最后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欧阳修有这样不道德的行举。

  朱由检决不允许在自己的眼前出现如此恶毒之事,敢有以身试法者,夷州开荒去吧。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