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六回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三)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签,并加盖双龙小印

  。

  1127年,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卷入金人地区。

  1186年,(金)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题跋于图后。

  1260年,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

  1351年,杨准从陈处购得,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跋,誉为“精艺绝伦”。

  1365年,(元)李祁,记图为静山周氏家。

  1461年前后,(明

  )吴宽题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

  1451年,(明)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流传始末:弘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徐临终时,赠李东阳。

  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作题记,陆完死后,其子售予昆山顾鼎臣家,不久,归相国严嵩、严世蕃父子,在此期间,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严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图》打击、陷害都御史王忬的传闻,并被时人收入笔记著作中,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

  1578年,(明)司礼监冯保跋,图由内府转入冯保之手。

  1644年,入清以后,图先后为陆费墀、毕沅等人收藏。

  1799年,毕沅死后第四年,家产被籍没,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

  1921年,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清明上河图》等文物偷运出宫,由天津转长春伪满皇宫。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在通化被截获,将图存放于东北博物馆,后拨交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上的流转历史王景弘记得清清楚楚,这也是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第一真品的原因,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在故宫的武英殿展出,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铺开陈列。

  现在这幅图到了古里国王手里,这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古里国王是怎么样得到的?还有其他的无价之宝又是如何到达这里的?这些疑问在王景弘的脑海里不断翻腾翻滚,这个国王家族不简单啊,一定有不得了经历和庞大的实力,否则一个外邦的土著国王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和眼界,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财力和人力,这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每一项珍品都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想到这里,王景弘动了对国王家族追根问底的决心,甚至对国王家族动了杀心,虽然只是一瞬间的流露,却被国王看得一清二楚,从进入地下储藏室开始,国王的目光就没离开过王景弘,杀机的一瞬间流露,将国王惊骇得跌坐地上……

  在国王应承拿出皇宫一半的财富给明帝国后,其他的王室成员满心欢喜,觉得危机已经过去,从此不再担惊受怕,明帝国就是他们勇气的加持,只有国王心里明白,危机远远没有结束,真正的危机来自于见到宝物之后,人性的自私、贪婪、仇恨、猥琐将在宝物面前原形毕露并被放大,生死就在一瞬间,刚刚王景弘流露出的杀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幸亏历代国王严格遵循祖训,从来不做杀人越货、伤天害理的事,所有宝物的获得都是正常的交易,当然咯,时不时坑蒙拐骗还是有的,总的来说无伤大雅,这也是国王愿意拿整个家族的未来作赌注,将皇宫的财富向明帝国,向王景弘,向联合舰队公开的原因,要是双手沾满了血腥,算了,那个情景不敢想象……

  ()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