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回 轻轻推了一下历史车轮(二)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爱奇文学.i7wx.¥@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开始拉动连接热气球的绳子,开始挺费力的,随着冷空气的增加,拉动变得越来越容易,热气球最后差不多以每秒5米的速度回到地面,从两百米的高空回到地面仅仅用了不到一分半钟,比预想的效果还好,热气球载人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匠营再一次陷入癫狂状态,三个勇士一走下吊框便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围在最里面一层的一个个银须飘飘,两眼瞪得老大老大炯炯发光,手里拿着纸笔,口无遮拦问个不停,什么姓名呀,父母是谁呀,从军多久呀,结婚没有呀,有没有女朋友呀,在空中有什么感受呀,有没有害怕呀,在空中看到什么呀……

  总之是家长里短,三大姑八大姨,陈芝麻烂谷子的八卦新闻都问到了,敬业精神比之后世的狗仔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就是铁骨铮铮不畏强权,敢做敢说他就敢记,那怕拿刀架在脖子上也不退缩,史上最值得敬佩的史官。

  这时代的人还是非常淳朴,三位勇士也是谨小慎微,有那样说那样,有多少说多少,既不添油加醋也不刻意隐瞒,要是后世,那些公众人物、明星、小鲜肉早就将一套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一出口一定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甚至敢从襁褓就开始立志,至于信不信没关系,很多人信了……反正我是信的。

  热气球载人实验成功后,朱棣

  应联合舰队和兵部的要求,批准工部第一批制造20个热气球,10个提供给联合舰队,10个给兵部,后续视使用效果再定,这是一个很务实的策略,不会因为一下子生产了太多造成浪费。

  以这时代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制造热气球根本就没有难度,随着人们的理念改变,明帝国掀起了一股热气球热,搞得乱象纷呈,最后朝廷不得不制定政策,要求制造以及使用相关飞行器的企业和个人必须报备,只有得到批准才能进行,由于民参与,各种奇葩脑洞层出不穷,各种新材料应运而生,把王景弘与郑和惊得瞠目结舌,同时也间接推动了明帝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这是后人得出的结论。

  在郑和领导的热气球研制团队紧张工作的同时,由王景弘领导的王郑编码研制也在紧张的进行中,王景弘在提供了思路后放手不管,部交给算学家(数学家)李洪负责,自己心安理得的做了甩手掌柜,带着马桂、王德尚两个小太监到处晃荡,把郑和羡慕得什么似的。

  马金与王慧聪因为流露出对通信的极大兴趣,王景弘将他们两个留在研制团队参与研制工作,寓兴趣于工作之中是对研究工作最大的助力,王景弘深明其理。

  王郑编码团队的研制工作首先从平时的文书,命令,情报汇总里挑选出1000个常用汉字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