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回 适应性训练(二)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能够燃烧的全部烧毁,对不明原因的病人,可以采用所能想到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找到病因和控制病情,这一点比后世强,后世医生想用什么药,采用那一种治疗手段需要向病人和病人家属解释清楚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否则就有可能惹上官非。

  口罩是每一个官兵必备之物,甚至发明了几套防化服,看起来虽然简陋,能不能起到作用还未可知,但起码有了第一步,离第二部还远吗?

  以前的将军带兵打仗,主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其他几乎忽略不计,除非是永久营寨,才会考虑卫生等问题,而现在明帝国军队经过改革,将军除了要考虑安全问题外,还要建立饮用水与个人卫生制度,不管是临时的营地还是长久的营寨都一样,也就是说,厕所,冲凉房,烧水房是必备的标准,永久营寨还要建立下水沟,排污渠,而临时营地则就地掩埋。

  这些都是后世的经验,经王景弘与马和稍一点拨,很快就推出了整套的防疫系统,对明帝国,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要知道,后世可是在600年后才开始建成完整的防疫系统,足足提前了六百年。

  在人类历史所经历的无数传染病当中,最严重的一次还数14世纪中叶爆发的黑死病,它是欧洲人的梦魇。

  14世纪中期,一种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开始在西亚和欧洲大陆上扩散蔓延。

  这场瘟疫给欧洲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以后近300年的时间里,黑死病就像梦魇一样,时时折磨着那些劫后余生的欧洲人。

  黑死病最早发源于中亚,经丝绸之路于1343年传播到克里米亚半岛。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内,光欧洲就有近3千万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3年里,黑死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再传播到俄罗斯,导致俄罗斯近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死亡。

  如果再算上以后300年的数次鼠疫暴发,欧洲有近一半人因黑死病丧生,全球有近3亿人失去生命。

  要知道历时六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只损失了欧洲百分之五的人口。两次世界大战损失人口的总和也抵不上这场灾难的一半,甚至就连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因黑死病暴发而使交战双方握手言和。

  这也难怪欧洲人会谈“黑”色变了,从此黑色在欧洲人的意识里成了灾难或不祥的代名词,遇到不好的事时他们总会说黑色什么什么、黑色星期几等等。

  而现在,一整套的防疫系统,王景弘相信能有效的阻止黑死病的蔓延,黑死病的有效传播的途径不外乎三种:

  1。鼠蚤叮咬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经皮肤传播———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这三种传播方式在欧洲生存指南里都有详细的介绍,不但严谨,而且还是相当有效的措施,王景弘心里想,远征部队要不要多带一点工程兵,到时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未可知,比如帮助各国国王改造王宫的排泄系统,还有就是饮用水系统,想想还是算了,这些就交给市场吧,让欧洲佬见识见识基建狂魔的风采吧……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