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三回 不战而屈人之兵(七)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虑再三,国防大臣下了最后的决心,将断后的两个小组一共两百人调到前面参与进攻,用四个小组的连续进攻突破联军的防线,他心里预计联军的防线应该是三道,最多不会超过四道,不是因为联军的兵力不足,而是联军建立防线的时间不够,至于突破后如何面对联军的追击,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了。

  国防大臣的这个分析相当中肯,事实上突击队只设立了三道防线就是因为时间不够,假如有足够的时间,不要说三道防线,就是三十道防线都没有问题,只要前面的三道防线有足够的兵力就行,边打边撤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力。

  调整部署完毕,国防大臣立即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结果与第一次突击如出一辙,在联军主动后撤,损失了差不多一个小组的兵力后,国防大臣顺利的站在了突击队的第二道防线上。

  至此,国防大臣损失了两百多人,还能够参加战斗的不足三百人,按道理第二次突击的损失不应该比第一次大,事实上联军第二道防线的兵力是第一道防线的一点五倍,其中的大部分兵力是从第一道防线撤下来的,在国防大臣的第二小组丧失殆尽后,突击队没有立即撤退,而是在第三小组突击时多了两轮齐射的原因。

  两轮的战斗,结果是一边倒,联军基本上没有伤亡,而国防大臣的亲兵损失了差不多二百多人,但他们也基本上实现了初步的战略目标。

  第三道防线,是突击队与国防大臣最后的决战之地,一方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一方是务必全歼志在必得,鹿死谁手对双方的指挥官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关键是双方都存在情报缺失,均不知道对手的实际兵力。

  双方都没有退路,一旦防线被突破,国防大臣家族将鱼入大海,肯定会有漏网之鱼,而防线突破不了,国防大臣家族和亲兵只能葬身火海了。

  双方的状况只有高高在上的太平洋舰队特战队员看得清清楚楚,突击队与国防大臣的兵力相当,联军胜在武器先进(弩箭对弓箭,弩箭可以任意发射),胜在有掩体,胜在以逸待劳,胜在还有后备力量(部署在其他方向的突击队正在赶来),无论如何,全歼国防大臣家族不会有任何的悬念。

  马克多多将最后的兵力分成九个小组,每一组三十人,使得弩箭实现了连射,这样的编排是在发现敌人进攻的规律后刻意为之,马克多多发现国防大臣的突击队以百人为一组,每次出击都是三排,每一排三十人,以这样的火力输出,不要说国防大臣只有不到三百人的兵力,就是有三千人也冲不出去,除非改变战术,以超过突击队单次射击的密度才有可能实现。

  最终的结果与太平洋舰队特战队员的预计完全吻合,第三小组刚出击便被突击队的三轮齐射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