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七章 花姐2_鬼称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因缘。不但有‘佛祖拈花一笑’的说法,还有‘借花献佛’的说法。佛门称花为‘华’,献于佛或者菩萨前的称为‘献花’,散布坛场四周的称为‘散华’。佛陀的一生,从出生到成道再到涅槃,都与花有密切的关系。不但如此,佛门在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法门中也常以花来表达不同的修行境界。”

  “花还能表达不同的修行境界?”

  “是啊。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法门分为六度,六度依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而一朵花就具有这六度精神。拿布施来说,花开时流露清香,展现美丽的姿容,令人一见心生愉悦,带给人欢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拿持戒来说,花守时守分,总在一定的时节和范围绽放,不像葛藤会攀附在其他的植物上。它虽美丽,但不会侵犯别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拿忍辱来说,花开之前须经种子深埋土里,历经一段时日的孕育,其间必须忍受黑暗、潮湿、寂寞,而后抽芽;乃至开花后,还要耐得住风霜雨雪,以及蜂蝶采蜜时的伤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拿精进来说,一朵花,无论花期长短、久暂,总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香味,展现它最美的一刻;即使谢了,仍旧‘化作春泥更护花’,甚至留下种子,为继起的生命而努力不懈,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进的精神。拿禅定来说,花静静地开放,表现出宁静、祥和、安忍的气质,这就是禅定的境界。拿般若来说,花有各种颜色、大小、香味,千变万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蕴含无限的智慧。因此,一个人若能懂得欣赏花的美,必能升华精神生活。甚至修行也不一定是诵经、拜佛才是修行;能够从赏花、看花中获得启示,这也是一种修行。古代有许多祖师大德就是在观看花开花谢的无常变化中,明心见性,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又所谓‘一花一世界’,就是这个道理!”

  “这其中还有如此多的道理!我迷花,她拜佛,原来都是一个意思!”尚若然赞叹道。

  姥爹点头。

  “那个女孩现在怎样了?遁入佛门了吗?”

  姥爹摇头道:“没有。她过了十二岁之后,忽然失去了这种敏感,看到佛像再也没有特殊的表现了。她从花姐的命转变成了普通人的命。对于命比较特殊的小孩子来说,十二岁可以说是一个坎,跨过了以后便平安无事,跨不过以后则厄运连连。”

  十二岁是一个人的第一个本命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这一年往往是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外公和姥爹赐给我的桃木符就说是保佑我到十二岁就不起作用了。并且在我们那个地方,大人对小孩子满十二岁重视程度的不亚于老人满六十大寿,会在家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