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5章 亩产量三万斤!_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5章亩产量三万斤!

  (0685)

  宋应星犹豫片刻,缓缓的说道:“大人,在下愚直,.这个集体农庄,目前看是挺好的,生产的效率很高,屯丁的干活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时间久了,生产效率可能会下降的,屯丁们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要是不作出一定的改变,这个农庄无法长久存在。”

  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为什么呢?”

  宋应星直言不讳的说道:“屯丁们的收入,和他们的产出,严重不成比例。比如说,第一农场,年产粮食几百万斤,分到屯丁手上的,却只有几十万斤。屯丁的获得,是产出的三成左右。而其他的分田到户的民众,每亩地只要上缴四十斤的赋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入是产出的八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九成。这么大的差距,肯定会引起屯丁们的心理不平衡的。”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农庄的屯丁们,发现自己的收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他们肯定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怠工办法,破坏生产。即使有监工,也无法完全保证磨洋工的现象出现。除非是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的收入,和外面的民众持平。”

  张准点头说道:“没错,你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因为,农庄不属于屯丁,他们只是被动的干活,因此时间一长,就没有了积极性。但是,要是***后,慢慢的将农庄的所有权,都转交给屯丁呢?又或者,在所有的农场里面,我实行的都是每亩地四十斤的税率呢?”

  宋应星思索片刻,欣然说道:“要是这样的话,积极性保持的时间,会长很多。可能,相对于单门独户的生产,大型化的农庄,还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农庄有更大的应对能力。”

  张准微笑着说道:“正是如此。我用农庄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好像农庄这样的生产方式,其实是可以推广到农林牧副渔的所有领域的。湖泊太大,一个人管理不了,那没有关系,可以几户人家,甚至是几十户,几百户的人家,联合起来经营。出海捕鱼,一家人没有足够的钱买渔船,可以多家联合起来。”

  “正如你所说,单门独户的经营,存在太多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对抗风险的能力很小。或许大家都注意到了,最近十几年,全国的气候变化,非常的糟糕,有越来越冷,越来越干旱的趋势。好像北方的大旱,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了,我们山东,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以前,打一个灌溉井,只要五丈左右就有水出,现在至少要打十丈,有个别地方,即使打二十丈,都找不到水源。这充分说明,要是我们继续保持单门独户的经营方式,很困难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打一个灌溉井,至少需要三百两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