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第 112 章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到时候不好收场就坏了。

  ————————————————————————————

  珍卿写的《我启明的先生们》,她本来想向各报刊广泛撒网,短时间内引起大反响的。

  结果魏经纶先生,一见之下心喜异常。

  他许给珍卿千字二十的稿费,还说给她百分之二的版税——就是一个要求,文章必须在《十字街心》独家发表。

  《十字街心的》一期内容,体量一共五十页左右。

  她这不到五千字的短文章,能拿到百分之二的版税,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反正《十字街心》这一期,马上就要出来了,珍卿也就应了下来。

  她打算这一回赚的钱,全都捐给启明学校,还打算从私房钱里拿出三百块,先送给梁士茵先生治病。

  后来想想三百太少,还是拿了五百块钱。

  她有时候做好人好事,其实还挺纠结的。

  毕竟人生在世要顾及到个人的生存,也不可全抛一片心啊。

  珍卿通过邮局往禹州省城,寄了一张五百块的汇票,收票人就是禹州省城的三表叔,梁校长在省城医院治病,她写信说明原委请三表叔转交。

  之后看看文章反响如何,看能不能多弄点捐款。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期《十字街心》一出,立刻发生现象级的传播。

  先是师生群体狂热抢购,而市民们也跑来蜂拥抢购。

  没过三四天,禹州小县的启明学校,就在千里外的海宁彻底出名。

  海宁的许多报刊,转载了《我启明的先生们》。

  后续又有许多关于启明学校的专题报道。

  宁报副刊辟出一个临时专栏,名为《南国北国种桃李,学风士风启明星》。

  这专栏先转载珍卿的文章,后连篇累牍地做专题报道。

  他们先讲启明学校建校始末,后讲启明的人们,在地方推广新式教育,暗暗实现男女平等教育,期间所做的各种曲折斗争;同时还介绍启明学校创立者的生平……

  而只做社会新闻的《新林报》,也写了篇耸人听闻的报道,名字叫《禹州小县军警沆瀣搜刮,教育大家梁公杏坛泣血》。

  《新林报》不怕事的报道方式,披露了启明经费艰难的根源……

  魏经纶先生告诉珍卿,他们报社的招待室,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访客们问启明学校的事,是不是真实的,又追问启明学校的现状,还关心文中提及的诸先生……

  正如珍卿事前预想的,不少热心人士,表示愿向启明学校捐钱。

  珍卿请求谢董事长,找个可靠的财会人员,与《十字街心》的会计一道,一起收纳社会上的捐赠。

  谢董事长行事老辣,她说这事是珍卿发起,谢公馆的人必须有监督之责,但绝不能大包大揽。

  随后,她派了个会计去《十字街心》,还请龚老先生派了义赈会的会计,还从会计师事务所,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