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巴黎_兰波家的女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道路应该是以诗人小有名气之后,转向小说创作,成为小说作家。

  诗歌作为文艺体裁,要比小说的历史久远的多了,小说不过是17世纪才开始兴起的文艺形式,很多文学大佬在创作早期都是写过诗歌的,只是有很多人发现自己不是当诗人的料,之后便转向小说创作。

  做一名小说作家要比做一名诗人更有机会成功,这是维塔丽研究了法国本世纪的一些文学大佬的创作生涯得出的结论。诗歌和小说创作都讲“天赋”,但小说创作还可以经过训练提高技巧,诗歌则高度依赖天赋。

  天赋是可遇不可求的。

  而拥有天赋的人,不该浪费自己的天赋,也不该浪费自己的生命。

  阿瑟有创作诗歌的天赋,他要是创作小说,应该也能写的不错。至于她自己,她还没有想好会做什么。

  诗歌?太讲“天赋”了,她可能没有这份天赋;小说?很有趣,但创作小说的过程很艰苦也很寂寞,她不确定自己能忍受。

  巴黎的消息时有传来,玛蒂尔德生活苦闷,居然跟维塔丽成了信件来往频繁的笔友。她说到魏尔伦几乎不着家,也不喜欢哇哇啼哭的小婴儿乔治,她心力交瘁,对婚姻失望,也对爱情失望,但只要他肯回家,她还是会既往不咎的。

  维塔丽理解她的想法,毕竟离婚在这个时代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不到彻底失望,玛蒂尔德不会想到要离婚;再说还有孩子,一个孩子要是能有个父亲,还是比较好一点的。参考一下兰波家的孩子,要是兰波上尉能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阿瑟也不至于轻易就迷失在年长男性的关怀之中了。

  1月底,玛蒂尔德的信再次到了沙勒维尔,信纸上滴着几滴水渍,那是玛蒂尔德的眼泪。她伤感的说到,魏尔伦每次回家都要跟她大吵一架,有一次还把小乔治重重的扔到床上,她吓坏了,唯恐魏尔伦摔死孩子;在最近一次争吵中,魏尔伦失心疯了,居然用蜡烛点燃她的头发,她的头发烧焦了一半,幸亏父母赶来救了她;魏尔伦喝醉了,但还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吓得当晚就离开了尼克莱街14号;而第二天,玛蒂尔德终于跟着父亲离开了巴黎。

  维塔丽不禁唏嘘:瞧,这就是找了一个渣男的痛苦!

  她很同情玛蒂尔德,希望这次她能下定决心离婚。

  阿瑟常给她写信,但几乎不提魏尔伦,只说他自己,说他写了一些新诗,并把这些作品仔细誊抄下来,寄给维塔丽。

  玛蒂尔德的信在2月的一天再次寄来,说已经向法院提出分居申请,并对魏尔伦提出了一些要求,魏尔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决定回家,还承诺要把阿瑟送回沙勒维尔,玛蒂尔德决定原谅他。

  维塔丽将玛蒂尔德的信拿给兰波太太看,兰波太太一直认为玛蒂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