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三章 明日裂痕_超级海岛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郝屏仔细看了一下明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以下:

  汉服:明国的理由是汉服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400多年,只有明国在穿汉服,属于严重濒临灭绝的手工技艺和民族服饰。而且日本正在试图征集21万人的签名,将“和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国也有理由跟日本一道,将本民族服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式菜系,这几天明国的宴请已经让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国代表深刻体验了明国的美食。在此期间,帝国的名厨们设计制作数十款明国特色冷菜、热菜、面点小吃和汤羹。全都是在包括华夏大陆在内的各国都吃不到的。就在本月,日本成功将“和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了日本的经验,明国再申请就好办得多。

  繁体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随着简体字的推行,使用繁体字的人越来越少,华夏的百姓已经不再认识繁体字,学生不会、老师、老师的老师也不会,繁体字正濒临失传。做为东亚国家中唯一坚持五千年来一直使用古代繁体汉字的国家,有理由将此做为文化遗产。

  其它方面主要分两方面,明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文化遗产,节日类除了端午节被华夏抢先申遗了以外,明国将华夏历史上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包括元日(春节)、元宵节、中和节、龙头节、立春、寒食、清明、春社、夏社、秋社、冬社、浴佛节、仲春、孟春、夏至、孟夏、立秋、七夕节、中元节、孟秋、中秋节、重阳节、季冬、孟冬、冬至、腊八节、除夕等。

  礼仪方面吉礼、凶礼、嘉礼、宾礼、军礼、冠礼、笄礼、祭灶、春秋释奠礼、迎神赛会、还有皇室礼仪(册皇后、册皇子、庆寿册宝、公主下降等等)、四孟驾出(大驾卤薄)、南郊礼、明堂、天地。

  明国一下子不报太多,只报了这里边最重要的二十几项,争取尽早通过。

  郝屏坐在那里一本一本的看,发现除了礼仪方面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