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二章:练兵长城两不误【二更完毕】_回到秦朝当皇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啥时候日红票能突破五十呢……】

  秦朝的体制可以说用简洁来形容。尤其是基层,在秦朝的基层自然是县一级。比起后世动辄一县数千公务员,扶苏治下以善无县论,六曹吏不过五十止,加上各个有秩、啬夫、三班捕头少吏级别的人只区区不过一百人左右。也就是说,善无县署的吏员,有编制的佐吏不过六人,少吏不过百人。其余非正式编制在官署工作的公人如捕役、快手。这些小吏是被官署承认,约有百人,算是官署的强力机构。

  一个需要管理数万人疆域的基层机构,只用两百多人去管理。扶苏不知道是该用庆幸还是该用担心来形容。

  尽管扶苏担心官署人手不足,可却只能按下去。毕竟扶苏的精力有限,征兵募军的工作就已经很麻烦了。其余的再去动,就更难为人了。毕竟,官署的动作一举一动都是万千人瞩目的。别看扶苏一个官员都没动,可实际上吏员们和基层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动这个,搞不好就能让底下全都动了起来。

  说到底,此刻,还不是扶苏用科举之类手段的时候。

  募军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因为优厚的待遇,不少家中养不起的余丁便开始琢磨着主意前来应征。前面几天,扶苏发动礼曹配合着军营的募军行动,彻彻底底地给募军行动宣传了起来。什么最低的公士一年五十石粮饷,一颗首级军功能换得的奖赏有多少多少分外优厚。又是一丁入伍,家中享受军属身份,妻子女免除口赋,田租降低一半。

  这些属于官署的政策在军营之中没有颁发,却是官署兵曹、礼曹、军营文职军官一起发动起来宣布的。

  听到这般优厚的条件,整个善无县和郡城的男丁几乎都动了起来。

  从最初的两千多号人一下子增加到了五千余人。接连几天,军营门口都是络绎往来,摩肩接踵。

  这年头还不是宋以后军人卑微,在秦代武官的社会地位时不时还是超过文官的。尤其在民间,对缺少上升渠道的小老百姓而言,参军入伍,厮杀博取军功来光耀门楣几乎是唯一的渠道。至于文职,大多被豪族把持小老百姓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所以,征兵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整个善无县几万人能听到消息的,几乎来了一半。

  百姓对扶苏此次征兵的热情超乎了扶苏的预料,不得以,扶苏不得不再次压缩参军的名额。毕竟,此次约莫有八九千余人通过报名。在实际择选的时候却被卡了下去,比例被卡到五分之一的程度。也就是说,此次在善无县的征兵名额约莫两千人。

  在雁门其余县,扶苏还有一千五百人份额征兵过去。另外,在云中郡,扶苏征兵一千五百人。在代郡,征兵一千人。云中郡只征一千五百实在是因为扶苏透过雁门去遥控云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