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复仇之战【首更送达】_回到秦朝当皇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想,图推过了的第二天。点击应该会少许多,希望书友们顶起,支持回秦,支持你喜欢的回秦故事。】

  【求票票,求收藏。打赏随意】

  三关口外便是莽原。

  此时的三关口外,如同阴云压城。两方阵列,匈奴一方六万甲骑横亘大地,无边无际一般。

  秦军一方,调度有序。车兵,材官,骑士阵列整齐。不动如山,一派强军风范。

  匈奴大王子冒顿意气奋发:“看来对手不弱!”

  右贤王普拉固暗自皱眉,看来将扶苏逼入绝境的冒顿信心有些膨胀过度,匈奴控弦之士超过三十万,仍旧毫无余地败给了秦军名将蒙恬,对秦军决不能掉以轻心的。

  此次虽然人数两倍于对方,而且匈奴一直在源源不断增兵过来。正兵超过六万,其余可以骑马弯弓的牧民也有三万余。三万对九万,匈奴算上这些超过了秦军的三倍。

  彼此清楚底细的秦军依然出城出击,可不知怎的普拉固心中一直有股不好的预感。

  不过时不待我,秦军已经开始进军。

  没错,人数处于劣势的骑军好像急不可耐地开始进军了!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双方战力却不以人数为准。

  秦军此时编制不同于往常,进入战时采用战时编辑。即后世闻名的部曲制,想到部曲制可能大多想到的是世家大族的私人武装。

  但秦朝此时绝不会是这般。

  秦军有完整有效的军事体系。战时编组,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这就是部曲制,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的情况。确定要出击的总兵力,再任命三军统帅。当然这时一般大规模战役,此次秦军三万大军虽然多却算不上大规模。

  三军统帅:大将,上将军。也泛称为将。在统帅之下,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的多少,分社若干个将军:四个副将,一个裨将军。也泛称为将军。每个将军统帅若干个部,部的长官统称为校尉,一个部一个小魏在部的下面再设立若干个曲,曲的长官称之为军侯。

  扶苏现在的职位就是统领一个部,期泽的曾经担任过的是军侯,一曲之长。曲以下就是平时的编组了。

  这样的编制一直延续到汉代,三国时期各国采用的就是部曲制。

  在秦军体系中,最为中坚的自然是部和曲。此番三万大军实际上是裨将上官牟率领下的诸多个部曲组成直属蒙恬的快速反应部队。

  上官牟手中有五个部,分设了二十个军侯。其中车兵一部,材官三部,骑士一部。每部之下有四个军侯。

  即,骑军三万人中一个校尉统领约莫六千人上下。每个军侯手中都有一千五百人!

  反观匈奴编制则不同。匈奴虽然在此时产生了第一代匈奴单于头曼单于成为一个国家。但事实上匈奴这个国家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组成的国家。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