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所罗门教国_致四千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他们建国之初,基本上就把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藏书全部卷走了。除了各地领主自己出资建造的图书馆,和贵族们的藏书之外,也没留下几本。

  没有跟他们走的教士们,只能被后知后觉发现所罗门教携书潜逃的贵族们封为大学者或是贤者,高薪聘请他们教导自己的孩子知识。

  这也是各国唯一留下的教师传承……也是如今由有钱人投资的商业化学校的开创者。

  当年在大分裂战争开始后,所罗门教国便宣布,他们可以无偿向各国派遣教士,免费向任何人传授知识。但接受教士的前提便是承认教国的独立性,不得攻打教国、且任何人攻击教国的时候都要帮忙反抗。当时各地割据势力们寻思了一会,觉得还行,就应了下来。结果就是钱越收越多,到目前为止,教会学校开始在各地生根发芽。

  作为唯一的教师出口国,教国的教士分为“见学”、“督识”、“大督识”三级。

  其中哪怕是最低级的见学者,也要了解至少三种语言、和通过考试的算数知识,通读查尔斯所写的“六圣书”,即《生命》、《数理》、《星空》、《光》、《海》、《王权》六本智慧之书,并接受过良好的教导技能训练。

  而见学在教会学校,只允许教授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认字、算数等技能。

  在更高一级的教会学校中,督识则可以教授他们音乐、舞蹈、雕塑、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历史、化学、光学等专科知识,而每一位督识只允许教授一门科目,想要更换科目则需要回国进行考试。

  至于从《王权》一书中引出的其余知识,数百年间诸多教国学者们的研究,则唯有大督识可以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教授给他人。其中涉及到经济、人心、军事、政治等层面的知识,则不被印刷成册,只由大督识口口相传。

  雇佣教国的教士,和培养自己面向平民的教师队伍相比,花费连零头都不到。而且教国表面上不要钱的举动,也几乎垄断了市场,让他们自己培养的商业化教师很难找到工作——可若是不给钱,教会学校一拆,民众又要造反。

  他们左右为难,最终还是得该交钱的交钱。

  除却法兰克人可以依靠查理曼大图书馆中的藏书,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其他国家的贵族和王室,如果找不到专业的教室,还是要招募专业的督识甚至大督识培养自己的孩子的。

  而大督识的雇佣价格可就高了。他们是直接按贵族每年的总收入,按比例索要的——一般是5%到10%,教国要从中抽税25%。这也是教国的主要收入之一。

  几百年过去,其他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启蒙知识的重要性,但教国已经把这个行业彻底吃透了,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行业壁垒。除非是教会学校招满了人,其他的商业学校根本招不到人。

  他们甚至开创了类似补习班的业务,试图挤压商业学校的办学空间。特别擅长某个专业知识的督识,会在每年的某几个月,在某处开展临时训练班,不论身份地位、只要交钱就能上——而人们还是下意识的相信这些免费办学的教士。因此同样的教学水平和收费标准下,这种另类的“补习班”远比商业学校要来的火爆。

  这种底层知识的垄断,便是所罗门教国的主要盈利来源。他们不管各地方的大学……因为想要上大学的人,总要先上他们的教会学校。

  甚至就算是大国的君主,每过一两年也要带礼物去教国拜访。反正也只是给个面子而已——教国解散了所有常驻军,只留下了治安部队,甚至他们的粮铁煤油等产物基本都是依靠进口。

  其他的国家自认也没有怕他们的必要。因为义务教师投放契约,他们也不能轻易攻击教国;而教国也富裕不到哪里去,甚至可以说相当贫穷,也没有那个能力给他们搞事。

  因而在维持了三百年的战乱中,教国反而是唯一一尘不染、没有任何人攻击的圣地——

  这正是因为他们的中立性质。

  而如今……他们这是要不再中立了吗?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