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终极的功利主义_致四千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随着世界逐渐发展,知识之路逐渐延伸,我也终将成为一个普通人……甚至还不如使用学习机器的普通人。”

  ……不,我觉得一般的人类是不会以学完所有知识为目标的。

  而且你这要是普通人的话,那我算什么?

  亚雷斯塔被四十二的话语所慑服,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也太夸张了。”

  回过神来之后,亚雷斯塔苦笑着:“而且学这么多的知识,对一般人来说反而有害无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有他们的上限和下限。理解超越他们才能极限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煎熬——他们原本可以幸福的生活一生,却要为自己的才能不足而受到折磨……”“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抉择。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有能够去做选择的自由。学习装置就是为此而生的。”

  四十二回过头来,看着亚雷斯塔:“而这……就是科技发展的意义。

  “它让最普通的人类,也能成为神。”

  “……即使已经听过好多次了,”亚雷斯塔的声音都被四十二压小了一些,“但还是很震撼。”

  这大约就是天生的圣人吧。

  “其实……”

  四十二沉默了一会,答道:“严格来说,我应当是一个功利主义者。”

  这点正如彼岸所说的一样,他作为一个“玩家”的本质,就是完全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并非是利己主义。

  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效益主义”,即追求“最大幸福”的学说。它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与否,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因为世上永远存在着以作恶为乐的人、和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的人,所以让“全体幸福”就是不可能的事。而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但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正确的持有功利主义的。

  正如摩尔对它的批判一样——

  摩尔认为,能进行定义的事物必定是一个复合的事物,单纯的事物是不可定义的。而最为单一的根本性道德问题,即“善是何物”,更是任何有善恶道德观的人都不能做出定义的。

  因为在善面前,任何定义都是对的,任何定义又都是错的——它过于单一,以至于任何将其做出定义的举动,都是以自己的善恶观对“善”的观念进行覆盖。

  但只有一个情况下,存在“绝对的善”,绝对的正确。

  那就是在游戏中……在有“胜利”概念的游戏中。

  胜利即是“善”,失败则是“恶”。那么伦理学的根本问题问题之一,即关于“目的”和“义务”的讨论就不存在了。

  因为游戏——尤其是策略游戏,在最开始就预设了“胜利条件”。一切有“胜利”和“失败”概念的游戏机制,本身就会提供一个无比清晰的“目的”。并且玩家总会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会让自己更接近最终的目的。

  这就是目的论的最完美的形态。也是游戏本身会吸引人玩的根本原理之一。

  而只要知道自己距离目的有多远,也就意味着,玩家能够精确的计算“目的距离”。而体现在策略游戏上,就是如何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策略游戏的玩家,就是真正的功利主义者。

  无视少数人的要求,甚至舍弃掉会造成麻烦、或是牵扯发展规划的个体——而这也正是郑复最开始就施行的思想。

  他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让所有人幸福。

  但他也不甘心只让绝大部分人幸福……那仅仅只是ne,还算不上he。

  他的目的是,让“未来的所有人都幸福”。

  而与未来的人相比,他在过去所舍弃的、忽略的人在最终的“幸福总数”面前,甚至连个零头都不算。

  ——舍弃有限的幸福,换取无限的幸福。

  这是放眼于现在、只能存活于一个时代的人永远不可能达成的,功利主义者的终极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四十二在向往着永恒。

  并非是自己一人的永恒……而是全人类的永恒。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