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五章 文士上门话联盟_三国之兵出蜀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军英明。”

  吴懿抱拳奉承道:“许子将其人,有鉴察人的品行﹑才能的名声。若是他来绵竹城中为将军您张目,届时想必有不少青年才俊会投入您的麾下。”

  “看来子远确实用心良苦啊。我倒是有些好奇子远还要举荐何人。”刘瑁抚掌笑道。

  吴懿笑道:“我要是说第二位,叔玉兄一定会更加高兴的。”

  “哦?难不成声望比许子将还高?”刘瑁好奇道。

  吴懿点点头道:“也可以这么说。这第二位乃是任安任定祖。”

  这位任安可不是太史公司马迁《报任安书》的那位汉府少卿任安,不过这位任安的名气也不小。

  他是蜀郡的学者、教育家,年轻时曾师从著名学者新都杨厚求学,与董扶算的上是师兄弟,之后又进入太学进修。

  太学结业返回绵竹后,任安曾先后应蜀郡太守邀请为功曹,受益州刺史征召作治中。不久,弃官还乡,隐居绵竹教授生徒。在益州的声望极高,与董扶齐名。

  “子远说笑了。定祖先生何等声望,恐怕不那么好请吧。”刘瑁摇摇头苦笑道。

  当年就连刘焉请他出山他都没有答应,如今又怎么会卷入刘家的家事之中。

  吴懿抱拳笑道:“将军您误会我的意思了。定祖先生虽然不慕名利,但是这么多年的传道授业,门下必定有不少得意门生。若是将军您能再得到定祖先生几句夸赞,那您的名声在益州也会水涨船高的。”

  “子远想的果然周到。”刘瑁满意的点点头。

  任安虽然与董扶齐名,但是在益州官场上的势力和根基可远远比不上董扶。

  董扶有“从龙之功”,要声望有声望,要支持者有支持者。要是刘瑁贸然拉拢,恐怕会引起刘焉的不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但是任安就不一样了,拉拢他只会增加刘瑁在士林中的声望而不会引起刘焉的忌惮。

  吴懿谦逊的笑道:“将军过奖了,这里还有一些在下筛选出来的青年才俊,还请您过目。”

  “好的,这个待会儿我带回去慢慢看吧。”刘瑁接过来放在桌案上,而后沉吟道:“如今泽儿要去涪县上任,这绵竹城中就剩我与季玉两人,子远以为他会如何做?”

  “将军,奉车都尉的优势在于他麾下有不少掌握军权支持他的人,像赵韪、庞羲两位中郎将。但是这恰恰也是他的破绽所在。”吴懿思索道。

  刘瑁一挑眉问道:“子远此话何意?”

  “将军您想想,自古以来可有深得军心的太子上位?所谓天家无亲情,军队这把利剑必须掌握在君朗公手中。想之前的赵韪,不就是因为被君朗公察觉对奉车都尉的支持才被调到锦官城驻守嘛。”吴懿侃侃而谈的分析道。

  刘瑁问道:“子远,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做?”

  “要削弱奉车都尉的势力也容易,可以效仿对刘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