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智育人由己起_三国之兵出蜀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黄权的求学经历虽然说得不是那么的相详细,但是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寒门学子求学的艰难。

  东西两汉的开国功勋集团的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很大。

  汉高祖刘邦集团多出身微贱,不习儒术,有“布衣将相”之称。

  而光武中兴时期,儒家作为显学横行朝堂已经近两百年的时间,刘秀集团则多为地方豪强,且精通儒术。

  而由儒生所展而来的“士”这一阶层,已经充分展成熟。他们在经济上占有大片田土,是武断乡曲的地方豪强;文化上则推崇经学,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尤其是到了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在地方上,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很多时候这些人成为了地方上实际的统治者。

  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上位者都进行了尝试。例如刘泽的便宜祖父刘焉所做的就是打击益州本土的豪强,引进像东洲集团等其他的士族集团进行平衡。

  刘泽对于这些情况也进行了不少的思考,尤其是他在了解了涪县的情况之后。

  涪县就是被地方豪强世家把持的典型,费、田几大当地世家联合县丞赵良,架空了之前几任涪令。

  对他们不利的公文根本就出不了县衙,长久以来,来涪县上任的县令不是被逼走就是拉下水同流合污。

  “我准备在涪县广立学府、教化人心,公衡以为如何?”思索片刻,刘泽开口问道。

  黄权笑着抱拳道:“主公能有此心自然是好事啊,不知您准备如何做?”

  自古儒家子弟都有开经立学、教书育人的想法,孔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似乎这个习惯从那时就传了下来。例如像董扶这样的官员辞官归隐之后都是广收门徒教书育人。

  “我打算由府衙出资,建立书院。只要有心来学的,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族人,都可以来入学。”刘泽笑着开口道。

  黄权闻言脸上的笑意微微收敛,微微摇头道:“主公,您这个举动恐怕有些行不通。”

  “哦?这是为何?”刘泽不解的问道。

  黄权苦笑着道:“无他,主公此举乃是在动摇豪强世家的地位根基。贸然行事,恐怕会得罪整个豪强世族集团,太过得不偿失。恕属下直言,就算是以您嫡长孙的身份,恐怕也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地位,就是身份。

  那些所谓的名士,几乎没有几个不是出身豪强世家的。即使是黄权这般,自称是寒门子弟的,其实家中也算是小康之家,稍微有些闲钱才敢让孩子读书。

  刘泽要是敢不顾世家豪强的对强行开民智,搞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