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章 书馆事宜细思量_三国之兵出蜀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扶闻言笑着摇摇头道:“老朽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泽公子您素来才思敏捷,这种事情还是您来定吧。”

  他倒不是真的想不到什么好名字,而是董扶人老成精,对于人情世故分寸的拿捏炉火纯青。

  刘泽也知道这点,听到董扶这么说也不勉强。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仲桓先生名扬天下,又是广汉郡新都人,在益州士林中的地位崇高,回乡之后教授门徒,多至三千余人,不如书馆就叫文父馆吧。”

  刘泽口中的这位仲桓先生就是益州已故的大儒杨厚,此人经学、谶纬之学皆精通,像任安、董扶、周舒等如今活跃在益州文坛中的大儒都是他的学生。

  杨厚擅修黄老之术,直到耄耋之年才去世,当时皇帝以策书吊祭,乡人赠谥号文父,学生为他立庙。时至今日,郡文学掾史春秋飨射常祭祀他。

  刘泽提议以文父为名,也是看在董扶的面子上。

  “多谢泽公子的好意,只是老师虽然名扬天下,但毕竟已经离开人世近四十年了,再加上这个书馆是想推广至全天下的,取文父之名恐怕不太妥。”董扶思索片刻开口婉拒道。

  文父这个谥号其实是不太合乎礼节的,这只不过是杨厚的弟子门人敬重老师,私谥曰文父。

  刘泽微微点头笑道:“是小子欠考虑了。”

  他也不是不知道刚才的提议不合适,但是为了拉拢董扶和任安,刘泽的姿态还是要做足。

  稍作沉吟,刘泽说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不如就将弘文馆,先生以为如何?”

  这个名字是刘泽剽窃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智慧,唐代文化繁荣与他的重文思想有密切关系。

  在唐朝的开拓阶段,戎马倥偬之际,公元621年,于长安宫城之西设置“文学馆”,招集天下名士,号称“十八学士”,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6德明、孔颖达、虞世南等名流。

  李世民和他们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因此在他即位第二个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书2o万卷,设立“弘文馆”,即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英才,“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

  两馆相继只有几年,荟萃人才,开拓文化,功不可没。

  刘泽取这个名字一是希望书馆能起到唐代弘文馆那么大的作用,二来也是寓意书馆中的书籍能够像弘文馆那般宏大。

  “弘文馆……”

  董扶喃喃念叨几声,而后抚掌大笑道:“哈哈哈,弘文二字大妙啊。既磅礴大气有鲜明的展现出书馆设立的作用目的,泽公子果然不凡。”

  “过奖了,既然茂安先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那就取名弘文馆吧。”刘泽笑着开口道。

  董扶也赞同道:“这个自然,没有比这两个字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