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六章 盐务巡警?_从解脱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停乡。

  方圆几十里,包括吴家村在内十几个村落法理上的上级行政组织。

  之所以说是法理上的,是因为各个深藏山中的村落,为了抗苛捐避杂税,早便不再听从车停乡公所下发的命令。

  人心不附。莫过如此。

  车停乡公所也省了麻烦。只要没哪个村子公然造反,对各村听宣不听调的行为听之任之。

  再上级的干城县知事公署也同样不在意,虽然收税是他们的主要职能之一。

  但反正从这些小村手里,也收不来多少税捐,进山去寻这些村子,还要多费事。

  真正的人头税,早便从食盐上收了上来。

  食盐,生活之必需品。盐吃得不够,轻则夜汗抽搐,精神不振,重则患病疾亡。

  所以无论穷富,每人每年定要吃掉几斤盐。

  既然民众抗税,又有此等民众生活之必需品,历朝历代,乃至民国,无一不设立食盐专卖制度。

  食盐作为专卖商品,由官署专购,专运,专卖。

  寓税于盐价,取税于无形,使人不怒。

  除了制盐困难之外,这也是民国以及之前历朝历代,盐价高昂,主要的原因之一。

  一九一二年大乾民国成立,一九一三年,在大乾民国中央政府与中央政事院的要求下,各地整顿盐务。

  于产盐地设盐运公署,辖购盐,运盐,销盐之责。

  于销盐地设立盐务榷(音同却)运局。专管食盐运贩之责。

  南余道,整个道都不产盐,于是设立的盐务机关,便是榷运局。

  南余道的盐务榷运局有两个。

  一是设立在南余道北段,扶金县盐务榷运局,管理南余道北段十一个县的食盐贩运。

  二是设立在南余道首县,余江县的余江县盐务榷运局,管理南余道南段,包括余江县,干城县等十三个县的食盐贩运。

  余江县榷运局,下设有缉私队二,着巡警制服,专办私盐运贩之案。

  所以今天车停乡巡警分驻所新来的巡警杨二就纳闷了,他们车停乡,昨夜出了个妻杀夫的命案,今天从干城县里就下来了俩盐务巡警。

  余江县盐务榷运局管理附近十几个县的食盐贩运,杨二知道,可是没听说自己正办着的这案子和私盐有牵扯啊。

  更让杨二奇怪的是,这俩盐务巡警,刚来时,风风火火。

  乡里备下的酒席,六大盘,四冷盘,一桌子好菜,吃了几口,便作罢。

  但到现场看了行凶者及受害者,拿出了个小罗盘看了眼后,便自顾自地伫立在门口,对现场的血腥场面,视而不见。

  走过场一样。

  两名盐务巡警,都是如此。

  杨二看着两名盐务巡警领章上的“盐务”二字,忍不住小声叨叨两句,

  “又是来抢功劳的……”

  “啪。”

  话音没落,杨二立马被身边的车停乡巡警分驻所卢所长,拍了一下脑壳,杨二刚抬头,就看见卢所长瞪了他一眼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