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6章 新内阁_明朝假太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上来,任命他为真定知府,即刻上任。

  真定之前被徐鸿儒祸害的不轻,也正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去治理。

  就这样,人人都以为要黯然退场的李尚书,直接转道去了真定,重新开始了他的官宦之旅。

  李待问的意外落马,立刻就让内阁名存实亡,很快,宫里传出圣旨,迁礼部尚书杨嗣昌为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被程瑜替换回来的原登莱巡抚袁可立任礼部尚书,督察院都御史方振儒接替程瑜留下的空缺,任左都御史。

  这样以杨嗣昌为首的内阁再次组阁成功,仍以轮流执政事笔的方式主持内阁日常事物。

  杨嗣昌自不必说了,袁可立和方朕儒经过暗中调查,都是忠直且身边不纯在乡党的官员,而且都不排斥叶珣的做派,所以才最终被叶珣选出来的。

  至于王寅和赵赢之流,则因为没什么大毛病,就暂时留在了内阁。

  新内阁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叶珣之前提出来的开海禁。

  杨嗣昌很谨慎,没有直接在内阁拍板,而是先让朝臣讨论,最后才是内阁出结果。

  叶珣很赞同杨嗣昌这种做法,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而他要的也不是只在辽东开海,而是让大明所有口岸全部开通,这样才能让大明尽快富裕起来。

  现在朝堂的官员嗅觉都很灵敏,都很清楚叶珣才是朝政的真正操控者,而开海又一直是叶珣主张的,如果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恐怕邵辅忠就是榜样了。

  所以当杨嗣昌提出就这件事进行朝议的时候,竟出奇地一个反对的都没有,就连那些逮谁喷谁的御史言官们,都老实地闭紧了嘴巴。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真要落实下去,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

  选址、选派官员,建船厂等等,那一件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最让官员们开心的则是,朝廷直接将口岸交户部管理,不另外增设内监。

  要知道大明建国二百余年,从军队到地方,还很少有太监不跟着参合的事,但从这一点,就再次让满朝文武见识了叶珣的胸襟和气度。

  事实上叶珣也不信任太监,这帮身上缺零件的生物,对银子有种近乎疯狂的热衷,矿监和榷场的税监,已经让各地百姓怨声载道,若在让他们参合进油水最大的开海通商中去,指不定那些口岸衙门得让他们祸害成啥样呢。

  现在的大明朝廷可说是非常神奇,最有权势的是太监,但除了叶珣之外,却没有一个太监能沾染朝廷半点权势的。

  这种情况可说是官员们最喜闻乐见的,另外辽东那笔银币送进户部后,经过内阁商讨,官员们的俸禄都上调三层。

  明朝普通官员俸禄都不高,许多京官甚至都要举债度日,所以叶珣此举就如同给官员们打了一针鸡血,顿时就激起了所有人的干劲,朝廷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叶珣当然是不需要感谢的,所以这一界内阁,可以说是深受官员们好评,连带着杨嗣昌他们处理政务,也顺畅多了。

  在一片如潮的好评中,文武官员以及在京的各番邦使节们,都接到一份请柬,请柬由五军都督府所发,内容是邀请接到请柬的人参加阅兵,时间定在三月初十。

  为什么要定在这一天?

  很快就有小道消息传出,原来是辽东已经基本平定,叶公公要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以后每年都要搞一场相应的庆祝活动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