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事之秋_盛唐霸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收藏,求推荐)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李贞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作为一个上位者,考虑的问题永远是怎么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

  至于旁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西南叛军共五万人,号称十万,举起反旗后立刻举兵北上,眼下恐怕已经越过了剑门。

  若再不能阻击,很可能会让叛军看到机会。

  对于荀冉的领兵能力,实际上李贞并不十分放心。

  但眼下情况紧急,也不容他做过多考量,这才会宣召荀冉,命其与薛武礼一起平叛。

  多事之秋,面临的情状总是复杂的。

  眼下朝廷能够给左千牛卫筹措的粮草只能供使用二十日。二十日后,不论如何,都得由其自行筹措粮草了。

  叛军则不然,蜀中本就是天府之地,叛军控制了益州,进而控制了整个剑南道。各州县原本要上缴朝廷的粟米都被叛军所控制,也就是说叛军有着一年甚至数年的粮草储备,而且即便野战失利,也可以退守城中,再做计较。

  而如果左千牛卫不能速战速决,歼灭叛军主力,将面临无休止的偷袭。

  那时深入蜀中的平叛判唐军很可能面临无一粒粟米的窘状,再想临时筹措将难如登天。叛军只需要将秋收的粮食全部运入城中,或者索性一把火将其烧个干净,那时唐军便会活活饿死。

  军中不可一日断粮,不然则军心不稳。

  起初可能会有一两名士兵逃跑。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的军卒逃离。恐惧的蔓延速度是很惊人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军队的崩溃。

  荀冉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他冲李贞拱手道:“太子殿下,薛将军身经百战,手下军卒更是个个英武。只是这二十日的粮草实在是过于少了。即便平叛顺利,臣估计也得数月啊。”

  李贞却是摇头:“孤真的只能拿出这些粮草了。便是这些,还是孤从几位王叔那里借来的。如今朝廷为难,还得仰仗郎君了。”

  荀冉心中一沉,看李贞的样子不像是撒谎。

  那么便真的有些难办了。

  这些叛军不是傻子,既然选择在此时反叛,便是拿准了拱卫京畿的军队很少,且粮草供应严重不足。换句话说,他们这是找准了朝廷的死穴,狠狠的捅了一刀。

  前隋征伐高句丽时,杨玄感便从洛阳起兵,等于断了隋军的后路。若不是杨玄感不听劝阻拒绝北上,三十余万隋朝精锐府军很可能就被扼死在了辽东。

  如今大唐朝廷面临的情况一点不比前隋好。

  若是此时晋王再从辽东举起反旗,与西蜀叛军遥相辉映,那真是有些难办了。毕竟晋王都能够用河东灾民做文章,未必不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情。

  为了皇位,有的人会变得疯狂。晋王显然便是这种人。

  “如此,臣一定尽力。”

  “荀郎君,你记住一句话,此仗只许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