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帝位为饵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允诺孙权称帝,其若只举佯兵而北伐,我大汉自可不认。”

  “还有请诸位谨记此乃大争之世,唯有强力乃国家之本。难道我大汉不允孙权称帝,诸位难道以为孙权不会称帝否?”

  “否,孙权依然称帝,为何?因大汉弱小。若我大汉有朝一日,覆灭曹魏,一统北方,孙权还敢自言帝乎。”

  刘禅发人深省的言语,在殿中回荡,众人俯首相听。

  刘禅透过冕旒,一脸平静地望着阶下群臣,又继续说道:“诸位皆乃我大汉忠臣,朕今日以肺腑之言告与诸卿,望诸卿自知也。吴国一事,便此定下,不用复议。”

  群臣听闻刘禅言语后,越发地对大汉少年天子感到叹服。于是众人齐声称诺。

  刘禅回到正题,望向众人问道:“外联东吴举兵一事,朕以为此重任非邓卿不可,不知邓卿是否愿往东吴一行。”

  邓芝起身出列,拱手正色说道:“臣愿出使东吴,以达国家之愿。”

  刘禅叮嘱道:“以通好为名,出使东吴,允其称帝出兵,唯有独见孙权,方可交谈。”

  “臣谨记也。”邓芝答道。

  刘禅望向诸葛亮,缓缓说道:“北伐之事,朕思虑前后,唯有丞相可为帅,不知相父愿担此重任否?”

  诸葛亮迎着刘禅的目光,起身出列,跪于阶下,正色沉思声答道:“臣愿为北伐之帅,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北伐中原。”

  刘禅闻言,缓步下阶,扶起诸葛亮,望着诸葛亮双眸,动容说道:“大汉兴复之望皆在相父之手,勿负朕重托也。”

  “臣必不负国家与先帝之托!”诸葛亮答道。

  黄权望此景,心中感叹,君臣情深也。

  刘禅缓步上阶,跪坐榻上,对诸葛亮说道:“不知相父,以为何时出兵适宜?”

  诸葛亮思虑片刻,拱手答道:“国家,如今国家军粮、器械、军略未调度,而且子度、孙权外援未定。臣以为明年秋收后,可北伐中原。”

  刘禅微微点头,于是缓缓问道:“可还需国中其他人员调度,在此可一并说出。”

  “禀陛下,汉乡侯(黄权)筹画有方,北伐还需汉乡侯相助。”诸葛亮答道。

  刘禅见诸葛亮所思与自己相同,直接应允说道:“诏汉乡侯由光禄勋升任卫将军,即日起从永安调入成都,辅助上丞相商定北伐之事。”

  刘禅又看向一旁情绪低落的李严,笑道:“诏犍为太守李严继任江州都督,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见刘禅安排妥当,也不敢托大说道:“皆按国家之意。”

  黄权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但还是面色沉稳,出列拱手道:“诺!”

  李严更是内心雀跃,自己虽身为辅助大臣,名为廷尉,但身处犍为郡,根本无用。如今继任因费观病故的江州都督之位,如何能让他不为之喜悦。

  刘禅望着两人,也是感慨,虽然两人名为辅助大臣,但一直在外,并无掌权。如今将黄权升任卫将军(注①),李严升任江州都督也是已安二人之心。

  ——

  ①卫将军在三公之下,在九卿之上。历史上诸葛瞻、曹洪皆担任过卫将军。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