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4章 道与羌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为何不随其前往,而留于此地。”

  青龙真人睁开双眼,如实禀告道:“贫道早年随张教首入中原,曹操将数万百姓、教众分居他地,并派专人负责监管我等,不让我等于民间传道。故我与张天后数人不愿留于中原,逃回汉中,后见教众离散,便归隐观子山,遂不问世事。”

  刘禅忽然想到什么,问道:“不知斄乡侯与贵教可有过关系,或喜爱贵教教义?”

  青龙真人迟疑半响,说道:“启禀陛下,张教首曾欲让张天后嫁于斄乡侯,除此之外,两者并无关系。”

  刘禅笑眯眯地看向青龙真人,并让人给他端过一盏茶,继续问道:“不知可有羌、氐之人喜爱贵教教义,并愿入教?”

  青龙真人一愣,不知大汉陛下是何意,但学识教为渊博的他,还是为刘禅介绍道:“不知陛下可知,我教教祖(张陵)于鹤鸣山所学之道否?”

  刘禅摇了摇头,他只是略知五斗米教内容,对于其渊源根本不知。

  青龙真人做了一个道礼,恭敬说道:“张教祖于鹤鸣山所学之道,乃是学氐羌之教义,后习老子五千文顿悟,立五斗米教。故巴地賨人多从我教,至于羌人贫道未有为其传教,不知效果如何。不过若让贫道猜想,应与賨人无差。”

  “哦?”刘禅面露诧异,没想到其中还有如此渊源,问道:“真人可有证乎?”

  青龙真人轻扬拂尘,面露微笑,说道:“我教修道乃是欲修成仙之法,而求长生不老。而羌人之俗,乃是人不畏死,但忧不能死后焚之,唯有死后燔而扬其灰(注②),方可乘火上升于天,得以永生。”

  “故张教祖去除焚尸(注②),而留灵魂永生之法。”董允恍然大悟地说道。

  《周礼》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古代儒家推崇土葬。

  “正是!”

  刘禅看着眼前平平无奇的中年道士,颇有玩味地笑了笑,说道:“我听闻贵教于大汉国中,诸祭酒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不知真人可有此事?”

  闻言,青龙真人勉强一笑,说道:“陛下圣明,自张教首随曹操北入中原之后,我巴蜀各地祭酒人人为教,各作一法,不按旧道法,混乱之极,以致各地妖道横行,蛊惑百姓。”

  刘禅微微颔首,心中颇有所得,有些想法。但念于此时,时机尚未成熟,也不愿过多谈及。

  刘禅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说道:“真人博学,朕今日颇有所得,多谢真人讲授道学渊源。”

  青龙真人似乎有些微微失望,但很快隐去,行礼恭敬说道:“不敢,在下浅薄之见而已。”

  “陛下,夫人已回到车上,等待陛下。”李轨走近,低声禀告道。

  刘禅点了点头,起身辞别说道:“有劳真人作陪,今夫人已拜过三清,朕便不久留了。”

  青龙真人欲言又止,最后缓缓说道:“陛下慢行,若有道学不解之处,可唤在下为陛下解之。”

  刘禅轻笑一声,说道:“放心,真人还需多多钻研羌人之习,朕对此内容甚是喜爱。”

  “诺!”青龙真人面露喜色,恭敬应道。

  刘禅挥挥袖子,大步下山,满脸笑意。

  故作姿态的青龙真人,着实有趣,学识也是不错,或许勉强可用。

  ——

  ①《关中陵墓志》载:“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武侯军至沔阳,亲谒墓所致祭,并命其弟马岱挂孝。”

  ②西周到清末,土葬一直是都是汉族丧葬形式的主要形式。唐前火葬只在羌氐蛮夷之地盛行,而只有等到佛教流传于中原时,汉人这才慢慢接受火葬。三国时火葬不合礼法,除了面对仇人,以及战场上焚尸外。

  ③《太平御览·四夷部》“庄子曰:羌人死,燔而扬其灰。”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