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5章 险地_三国:汉中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独领军试试,没想到直接伏击中渡河的蜀军。一举斩俘蜀军士卒千人,缴获粮草辎重众多,可谓是大功一件。

  这让曹叡颇为欢喜,感叹曹爽有其父曹真之风,甚是欣慰。曹叡有重用之念,让曹爽独自领兵,在前抵御吴懿所部,自己则在后方督战,指挥着六万大军进攻魏延的万人军士。

  就在曹叡与蒋济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之际,突然间,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从不远处传来。

  斥候从马上翻身下来,跪地禀告说道:“启禀陛下,西蜀车骑将军黄权率士卒两万渡河抵达风火台,武卫将军担忧敌军兵力众多,其部难以抵挡,请陛下派军救援。”

  曹叡感受着冰冷的剑柄,问道:“以朕观目前之势,外敌不退,我军难取五丈原。而且我军若能退黄权之兵,则势在我也,进可北攻诸葛亮,退可进取五丈原。是否留部分之卒于此地,剩余大军随朕西讨黄权。”

  曹叡所说的便是围点打援之策,黄权与吴懿的三万大军在外盯着魏军,魏军怎么可能会全心全力地进攻魏延。除非魏军派遣三——四万士卒阻挡援军,那么进攻魏延所部的魏军将只有三万人左右。届时魏延所部的压力将会大减,有五丈原地势,以一万人抵御三万人的进攻,并不困难。

  蒋济并不着急,而是捋着胡须思索,说道:“臣以为我军可不着急出击,令曹武卫撤回我军大寨。”

  “蒋卿之意是?”曹叡不解地问道。

  蒋济摊开一份渭南舆图,指着上面的地势,分析说道:“五丈原往西,地势狭隘,非兵家有善地,此地势犹如曹长平(曹休)兵败石亭之地,易进而难退,入此地当深备之。”

  “陛下请看,陛下若往西行,于前方不幸被黄权击败,东撤至五丈原之时,魏延之卒犹如下山猛虎,断我军之尾。届时我军则在劫难逃也,此地之险远甚石亭之地。”蒋济举例说道。

  当初曹休兵败石亭,若非有贾逵日夜兼程的救援曹休,吓退夹石之兵。要不然曹休东撤到夹石之时,就会被断绝后路,战死于石亭,全军覆没。如今渭南之势如出一辙,若败给黄权,以魏延这等猛将,肯定是下原死战,而不会龟缩于营中。

  曹叡脸色微变,他虽缺少作战的经验,但不代表他不懂战争,若按照蒋济所说,大军将陷入于死地之中。

  蒋济看着曹叡,意味深长地说道:“陛下,黄权可非良善之辈。黄权出奇策,助刘备攻取汉中,随进汉中王。今又行水淹之策,大破我军于陈仓,俘获三万之众。勿忘前车之鉴啊!”

  不得不夸赞曹魏谋士出众,随军的卫臻、蒋济、辛毗三人都有一定的战略眼光,这些人之中又当属蒋济计谋过人。

  曹魏早期,谋士多以程昱、郭嘉、董昭、荀攸等人出众,但到中后期刘晔、蒋济才华显于世,这些人可谓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特别是刘晔病逝之后,曹魏国中论计谋出众者,蒋济或可在其列。

  也不得不承认,蜀汉方面在谋士方面与曹魏存在差距。刘禅身旁的那些大臣,基本都是属于治政人才,缺少知兵的谋士。

  曹叡默不作声,被否定的滋味并不好受,但此乃是良药苦口之语,不可不听。

  曹叡收敛情绪,赞扬说道:“蒋卿治兵善谋,朕若无卿恐有失也。”

  说着,曹叡向士卒吩咐道:“传令让武卫将军率部归营,于此地以对敌。”

  “诺!”

  此时,五丈原上魏军军阵又响起鸣金撤退之声,后面一部士卒正准备接着上前厮杀之时。

  蒋济见蜀营依旧稳固,难以攻克,说道:“陛下,众将士连战数天,多有疲劳。陛下不如令其归营,恢复精力,以备蜀军。”

  “可,传令退军。”

  “诺!”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