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章 进击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董家寨便就出了宋朝的实控区。虽然临行之前仔细收集了情报,这一带的情势还是能以把握。与黄河对岸不同,这一带的蕃部由于受到契丹侵扰,宋军又不前来保护,他们警惕得多。好在现在已是深秋,各蕃部集中到山谷越冬,周围静悄悄的。

  十三郎紧紧跟在杜中宵的身边,作为卫士。看着周边险峻的地势,十三郎既紧张又兴奋,低声对跟在身后的陶十七道:“十七,这里地形险要,若是有敌军在两边设伏——”

  “呸,呸,闭上你个乌鸦嘴!我们此次北上极是隐密,神不知鬼不觉,哪里有伏兵!再者说了,这本就是本朝境土,官兵行进,哪个不开眼,敢来劫我们!”

  十三郎低声道:“我是说万一,万一你懂不懂?那些说话先生,说起行军打仗来——”

  陶十七连连摇头:“说话的见过什么世面?你听他们乱说!安心赶路,小心出了差漏!”

  没人跟自己议论,十三郎便就失了兴趣,只好跟着大队一起,闷头赶路。

  保节都头史开城骑在马上,听着附近黄河的咆哮,有些心惊,对身边的广锐都头邵群道:“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知军怎么就想起来去重建董家寨?何不等到来年春天,天气又好,又无契丹人骚扰。”

  邵群淡淡地道:“我们只管依军令行事,管那么多做什么?我们这位知军官人,年纪又轻,又没有经过战阵,谁知道心里想些什么?他要立功,我们只好拼命。”

  史天城叹了口气,默默骑在马上,随着大队前行。契丹人和蕃人要游牧,一到春天,便就不会再打仗。那个时候,才是修建寨堡最好的时机,这是多年惯例,杜中宵怎么就脑子糊涂这个时候去呢。

  火山军的这些军队,过了多少年的好日子,让他们到苦巴巴的山里去守山寨,心里那是一万个不愿意。在山外的军城里,钱粮不缺,家人团聚,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怎么就去打仗了呢?

  向东不到十里路,黄河改为南北流,河谷欲发狭窄起来。大家走得有些乏了,再没有人说话,只是随着大队,机械地前进。只有马蹄敲在地上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又走十余里,黄河再次收窄,水流变得湍急无比,轰鸣声不绝于耳。

  杜中宵看着奔流而下的黄河,河水紧依山势,两岸已不可行人。前面不远处,道路折向东北,沿着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慢慢升到了河边山上去。

  向导上前叉手:“官人,到了此处,便不可在河谷穿行,当爬上山梁,沿山梁行进。上了山梁再走几里路,有一处废弃的古堡。在那里歇息一夜,明天便就可到偏头寨。”

  杜中宵点了点头。偏头寨未废弃之前,前面应该有一处递铺的,供行人补给,或许就是向导说的废弃古堡。山梁上的道路与河谷不同,首要的是要有水源,休息的地方都是挑选出来的。

  看了看身后的队伍,人人面上都有倦色,不似刚出董家寨时士气高昂。

  唤过传令亲兵,杜中宵道:“传令下去,全军沿路上山!上山路陡,吩咐军兵仔细照看驮运粮草枪炮的马匹骆驼,不可有闪失!偏头寨那里并无蓄积,万不可把物资丢了!”

  亲兵叉手应诺,打马向后去,高声传达杜中宵的军令。

  另一边,张岊带的兵马艰难地翻过了黄河对岸的大山,进入了一处相对开阔的山谷里。叫过向导来问了,才知道沿着山谷,一路前行,就可到唐龙镇。

  这里的山势比黄河东岸缓和了许多,人口也更稠密,沿路不断见到蕃人。

  张岊骑在马上,看了看西天红日低垂,寒风起来,高声道:“传我军令,今晚在此扎营。明日早早造饭,平明上路,天黑之前到唐龙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xwtx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